美对华轮胎特保措施到期终止 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记者王希)由于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利害关系方提出延期申请,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的特保措施已于26日到期终止。
回顾这起“美对华特保措施第一案”,人们不难发现,相关限制措施不仅严重伤害了中国轮胎出口企业,而且并未给美国轮胎行业带来实质利益,反而使其消费者和零售业遭受巨大损失,可谓得不偿失。
这起涉案金额高达22亿美元的特保调查案源于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由于当时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陷入危机,加之特保调查本身立案门槛低、调查时间短,很容易被保护主义势力滥用,案件发起之初就受到了广泛关注。
自由贸易的支持者们担心,这一具有歧视性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产生扩散效应,不仅损害被调查的产业,更影响中美贸易关系,恶化全球整体的贸易环境。
这些忧虑并非杞人忧天。这一旨在“救济美国国内产业的”轮胎特保调查案确实在程序的公正性、公平性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在立案和调查过程中,美方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中国轮胎存在“进口激增”的情形,也没有证明美国轮胎行业的亏损与中国轮胎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中方政府部门和企业曾反复申明,中国轮胎主要针对低端市场,美国轮胎主要供应高端市场,两者不具有直接竞争关系。美国轮胎企业在中国轮胎大量进入美国市场前已处于亏损状态,其原因主要是生产设备陈旧、经营战略及全球布局调整的负面影响等。美国国内也不乏理性的声音,美国轮胎产业协会和轮胎贸易自由联盟等业界组织以及很多美国学者,都曾先后明确表示反对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
遗憾的是,这些声音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采取特保措施的最终决定,宣布对涉案中国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将税率从原来的4%调高为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
特保措施执行后,中国涉案轮胎对美出口量一度下降超过60%,整个措施期间对美出口量仅为此前的一半。主要出口美国市场的中国轮胎企业受影响较大,很多至今仍处于亏损状态。
美方因此案获利几何?尽管美国政府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都宣称特保措施救济了美国轮胎产业,但很多经济学家经过论证分析,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例如,美国知名研究机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一份专题报告显示,美轮胎行业就业人数从2009年9月的5.08万人增至2011年9月的5.20万人。即便认为特保措施是导致就业增长的唯一原因,其增加的岗位数也仅有1200个。但这些岗位可谓代价高昂,因为特保措施致使美国内轮胎价格上涨,从2009年第3季度至2011年第3季度,美国消费者额外支出费用超过11亿美元,相当于为创造每个轮胎行业岗位支付逾90万美元。而由于轮胎消费支出的增加,消费者相应减少等额的其他消费支出,从而导致美零售业遭受不利影响,并可能因此失去3700多个岗位。因此,整体而言,特保措施在为美创造就业方面得不偿失。
轮胎特保措施案涉及中美两大经济体,对双方产业都造成了巨大影响。美方应从这一损人不利己的案件中汲取教训,在未来处理双边贸易纠纷时避免将贸易问题政治化,言行一致,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从更广的视角观察,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越是在困难时刻,贸易保护主义越具有诱惑力。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太阳能电池板、汽车零部件以及自行车产业就接连遭遇了一些贸易纠纷。包括轮胎特保案在内的历史经验一再告诉人们,限制贸易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危及国际贸易环境和世界经济发展。在实现全球经济增长的目标面前,各国有必要维护自由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进一步发挥国际贸易的引擎作用。
作者:王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