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9月29日于太湖大学堂逝世 享寿95岁。台湾《旺报》
中新网10月1日电 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日前去世,享年95岁。他的一生宛如传奇,曾习武学文,在台湾备受推崇后又在大陆掀起传统文化热潮。对于他的学术造诣,则有着非常不同的评价,有人奉他为“国学大师”,亦有人认为他的著作有常识性错误。
从九月下旬起,南怀瑾病危的消息就开始在网络传播,对于病情的猜测也各式各样。流言之中,南怀瑾晚年开办的太湖大学堂20日对外公告:“怀师数十年来为法忘躯,近来四大违和,现正住于禅定,我们在护关中,敬请各位勿来打扰。”网络上南怀瑾的崇拜者纷纷祈福,祝愿他“入定”结束后,平安康复。
然而,几天过后,在长假刚开始的30日,有微博实名认证发出消息称:“惊悉,台湾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老先生,于9月29日下午4时许,在苏州与世辞,享年95高寿。”
这一消息随后被多家媒体证实。
“南怀瑾先生护持工作小组”1日也在太湖大学堂官网所属的“金粟阁”网站对外发布“敬告友朋公告”,确认南怀瑾去世。
传奇一生:文武兼修,三教合一 南怀瑾九十多年的人生履历,颇具传奇性:文武兼修,三教合一,寻访天下名师学武,峨眉山中闭关读禅……
据媒体报道,南怀瑾在家乡乐清自幼便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少年时期就熟读诸子百家,兼习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怀瑾投笔从戎,于军中执教。1945年,他前往西康等地参访,闭关修行三年。
1949年,南怀瑾前往台湾,在大学开课任教,不少名人均是他的学生。20世纪70年代,南怀瑾已经在台湾声名鹊起。包括《论语别裁》在内的南怀瑾作品此后引进大陆,很快就形成了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2004年,南怀瑾移居中国上海,后移居到苏州,创建太湖大学堂。此举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
太湖大学堂建立后,吸引了正统高校的知名教授和政、商两界的名流。在成人教学之外,学堂还有一个小学部。作为南怀瑾的“试验田”,这里不同于普通的民办教育,不涉及数理化,更强调古文、武术、中医等传统教育,以诵读和释义为主。
争议中的南怀瑾:是否可称“国学大师” 南怀瑾的主要著作,贯穿儒释道三家,包括《论语别裁》、《楞严大义今释》、《老子他说》以及《正统谋略学》等。 有评论称,在上个世纪的出版市场,南怀瑾的名声并不亚于热得发烫的余秋雨。图书畅销的同时,盗版也随之而来。有关南怀瑾图书维权的消息,一直到最近几年,仍不时见于报端,足见其图书的受欢迎程度。
不过,对于南怀瑾著作的学术价值,历来都有争议。支持者称“南怀瑾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堪称"一代国学大师"。
但这一说法遭到了国内学术界的诸多质疑。著名学者张中行就曾撰文,从3个方面痛批了被称为“学兼儒道释”的台湾文化名人南怀瑾先生的著作《论语别裁》。他认为该书对《论语》原文的有些解释“不管语文规律,自己高兴怎么讲就怎么讲,这就笺注的路数说,或只是就胆量说,确是前无古人”。
持类似观点的并非张中行一人,甚至还曾有人写了一本书,对《论语别裁》逐句进行了批驳。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南怀瑾以个人化的态度解读经典,其真诚的态度比学术结论要重要得多。面对外界对其“国学大师”身份的质疑,于丹称自己作为一个晚生后学,尚无资格指摘前辈。
另一位学者余世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南怀瑾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他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了亲切感,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入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