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至9日,省政府在昭通市召开彝良“9·7”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抢险救援工作,部署灾区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努力建设生活安康、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幸福新家园。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作出批示。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部署工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江就恢复重建资金以及补助标准、政策等作说明。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副省长孔垂柱、刘平、和段琪、丁绍祥,省政协副主席王学智等对恢复重建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副省长刘慧晏主持会议。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光跃,省政府秘书长卯稳国出席会议。
会议期间,李纪恒等省领导和与会人员前往地震灾区,查看洛泽河镇受灾群众安置、小学复课、卫生防疫等工作开展情况,并看望慰问了受灾群众。
秦光荣: 民房修复加固工程在2013年春节前全部完成 民房恢复重建工程在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工 秦光荣在批示中指出,彝良“9·7”地震灾区,属乌蒙山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这次由于受到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的多重叠加影响,给灾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恢复重建带来了严重困难。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转入恢复重建阶段,全省各相关部门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大对恢复重建工作的支持力度,努力把灾区建设成为生活安康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新家园。恢复重建工作要做到科学选址,把安全放在首位,特别是民房、学校、医院等重要建筑要严格执行灾害防范和避让要求,合理布局;要做到科学设计,严格建筑设防标准和技术规范,使所有建筑物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特别是要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稳固、群众最放心的工程;要做到科学选材,建筑材料要符合高寒山区的特点,满足防寒保暖的要求。要把民房恢复重建摆在突出位置,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确保民房修复加固工程在2013年春节前全部完成,民房恢复重建工程在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工。当前,冬季就要来临,要千方百计把住在临时帐篷里的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置,把过冬的问题解决好,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李纪恒: 努力建设生活安康、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幸福新家园 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超过震前水平 李纪恒强调,彝良“9·7”地震发生在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灾区群众贫困程度深,加之灾区山高谷深,断裂构造复杂,地层结构破碎,地震不仅使民房、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也给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恢复重建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当前,抗震救灾工作重点转到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阶段,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省级各部门、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温家宝总理两次视察灾区提出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困难变机遇、重建促发展”的思想,最广泛地依靠和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保障安全和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加快民房恢复重建、恢复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功能、灾害综合治理和产业培育为重点,坚持做到“六个结合”,全面推进“八大工程”,花两年左右时间,分“三个阶段”,努力建设生活安康、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幸福新家园,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超过震前水平。
李纪恒要求,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努力建设生活安康的幸福新家园。要全面落实好各项过渡安置措施,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引起群众新的伤亡、不发生疫情引起群众新的伤亡、不发生因冬季寒冷冰冻引起群众新的伤亡。要切实抓紧抓好民房恢复重建,把民房修复加固和恢复重建放在重中之重,坚持科学选址、科学选材、科学设计、科学设防,有条不紊、安全高效地推进工作,让灾区群众住得更加安心。要严格执行国家抗震设防要求和建设规范,务必把学校、医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让灾区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当前,要把学校安全作为防范次生灾害的重中之重,既要创造条件复课,更要确保师生安全,复课要以安全为前提;所有恢复重建项目都下功夫做好选址工作,以防范余震、山体滑坡坍塌、山洪、泥石流、堰塞湖等为重点,彻底排查安全隐患。二是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的幸福新家园。要把恢复重建的过程作为灾区强基础、抓生产、促发展的过程,尽快恢复并夯实发展的基础条件,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发展的良好平台,开创灾区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要坚持基础先行,突出抓好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缓解发展瓶颈;坚持产业为重,充分发挥灾区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清洁载能产业、生物资源加工业、高原特色农业、红色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发展动力;坚持城乡统筹,把恢复重建与扶贫开发、特色城镇建设相结合,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一批特色镇、特色村建设,展现发展新面貌。三是努力建设生态良好的幸福新家园。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强生态建设,逐步扭转灾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不利局面;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灾区综合防灾能力,筑牢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
李纪恒强调,灾后恢复重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省级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全力支持恢复重建工作。市、县(区)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恢复重建的主体责任,实行包保责任制,细化年度工作计划,做到组织领导到位、资金保障到位、物资准备到位、政策支持到位、监管措施到位、督查落实到位,团结和带领灾区各族群众积极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当前,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领导,统筹规划,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稳增长、冲万亿、促跨越;一方面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一方面促进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确保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灾后重建规划 项目:初步规划310多个项目
资金:总盘子为56.02亿元
时间: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左右
定位:滇东北宜居城乡、滇东北生态安全屏障、昭通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增长极、生活安康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幸福新家园
时间表 第一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春节前)
全面完成受损民房修复加固任务,基本恢复地震损毁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启动民房恢复重建及一批交通、水利、能源、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阶段(2013年春节后—2013年9月前)
2013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民房恢复重建任务,确保受灾群众搬入新居;2013年9月前全面完成学校恢复重建任务,确保秋季开学使用;基本完成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和城镇设施恢复重建任务,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
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4年9月左右)
争取全面完成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特色产业培育、扶贫开发、城镇建设、防灾减灾、生态环保等工程恢复重建任务,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超过灾前水平。
八大工程 1.民房恢复重建工程 2.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社会事业发展工程 4.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 5.扶贫开发工程 6.城镇建设工程 7.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 8.生态环保工程。
规划解读
由省发改委编制并提交的《昭通彝良“9·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送审稿)(下称《规划》)全面介绍了灾区概况、灾情和规划范围,并确定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要求、重建目标、重点任务、工程投资、资金筹措、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民房恢复
自建自购两相结合
《规划》把民房恢复重建摆在突出和优先的位置,抓紧先行开展。农村民房恢复重建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国土整治相结合、与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与生态移民相结合,坚持“统规自建、分散自建为主,统规统建为辅”的原则,充分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依靠群众自己动手重建家园。城镇民房恢复重建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支持、群众自助的原则,采取自建和自购商品房两种方式重建。县(区)政府要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以适当的价格出售、出租给符合条件的城镇受灾群众。发改委和住建部门在安排上述住房等各项计划时要向灾区倾斜。
关键词:基础设施
户表改造等细节一应考虑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涵盖水利、交通、能源、通信4部分。水利包括水利管理房及其附属设施修复、水库及塘坝除险加固、灌溉渠道修复、农村饮水设施修复及河堤修复等4个项目;交通子工程包括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能源子工程主要包括变电站、输电线路、户表改造;通信子工程专项包括电信、移动、联通基站恢复3个专项。
关键词:社会事业
逐步配齐各类教学仪器
社会事业发展工程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电、其他社会事业4个项目。其中,教育工程中不仅明确了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项具体任务,还对规划建设一批安全适用、功能齐全的学校提出要求。如:根据相关标准,逐步配齐各类教学仪器设备等。医疗卫生工程包括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其中,《规划》初步提出要恢复重建199个村卫生所。文化广电子工程包括文化、广播电视2个专项。其他社会事业子工程包括就业和社会保障、民政2个专项。
关键词:产业培育
建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产业培育包括工业、农业、旅游业3个子工程。其中,工业子工程包括清洁载能产业、生物资源加工业;农业子工程包括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由于彝良生产天麻等作物,《规划》在重灾区建设生态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并在投资上倾斜支持,把灾区生态恢复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既扶持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又实现了生态修复。先试点,成功后再推广;旅游业子工程提出要深度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灾后旅游业新发展。
数字助读 2.68亿
截至2012年9月29日,全省共接收捐款2.68亿元,接收捐物价值3400多万元。
743次
截至2012年9月28日15时,彝良地震序列共发生地震743次,其中2.0~2.9级地震48次,3.0~3.9级地震7次,4.0~4.9级地震2次。该次地震序列呈现出正常衰减趋势。
灾情回顾 3场灾害致逾百人丧生
9月7日,昭通市彝良县先后发生5.7级和5.6级地震灾害。9月10日、11日两天,正值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震区又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特大暴雨袭击。震后第27天,震区又发生了特大山体滑坡灾害。
地震造成彝良、昭阳、大关等县(区)18.3万户74.4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81人,因灾受伤1012人。交通、通信、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43亿元。
暴雨引发的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震区6个县区超过3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失踪1人,还有13人受伤。特大暴雨还导致昭通市6个县(区)遭受洪涝灾害,一系列基础设施再次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9.4亿元。几次灾害共造成房屋倒塌7138户,其中,需要拆除重建的31775户。
10月4日,地震灾区龙海乡镇河村油房村民小组发生山体滑坡,造成一所小学教学楼全部被掩埋,19人遇难(其中:学生18人)、1人受伤、820多人受灾,民房受损15间,其中9间被全部掩埋,同时形成了河面宽约15米、水深约7米的堰塞湖。
人间真情 逾23万人次参与搜救
灾害发生后,我省累计出动了近万名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组织了由5000人组成的23支专业救援队伍,发动了23.4万人次的搜救力量。在震后“黄金72小时”之内灾区搜救面实现了全覆盖,先后转移被困群众1.4万人,搜救伤员622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灾人员伤亡。
第一时间紧急从各地组织调派了2074名医护人员,调集了大量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与当地的943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展开救治,累计收治灾区伤病员1528人,其中住院治疗615人。截至10月6日,已有543名伤病人员康复出院,还有62名伤病员继续住院治疗。同时,按每名遇难者2万元的标准,向遇难者家庭发放了抚慰金。
目前,灾区绝大多数干线公路和乡村公路已经全部打通,通往地震核心区的洛泽河公路“通而不畅”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同时,灾区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抢修进度全面加快,绝大部分地方电力、通信、供水恢复正常。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425个,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监测。对滑坡、泥石流隐患点特别是公路沿线、村庄附近的危险地段,及时设立警示标牌。 (来源:云南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