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30位学者可焐得化异地高考坚冰?
10月8日,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等30位专家学者联名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教育部门领导递交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对随迁子女的认定条件、父母条件、政策落实时间等方面提出建议。(本报今日A06版)
张千帆等30位专家学者上书国务院谏言“异地高考”,阵容不可谓不强大,但能否催生各地尤其是一线城市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的出台,笔者一点也不敢看好。
国务院督查各地出台的这个“异地高考”政策,牵扯到的利益实在太多。利好如果给了务工人员子女,当地居民的子女将面临着教育资源、招生指标被侵占的问题,地方保护主义作祟的心理,如何愿意放弃、愿意割舍?所以,30位专家学者的精神可嘉、行动可嘉,但“树根不动”,学者们的愿景不过是轻飘飘的“树叶白摇”,他们实在难以焐化这由来已久的坚冰。
从某种程度说,改革最需要顶层设计,但仅有顶层设计,而不能得到基层的呼应,这个设计只能被搁置、被悬空,就变成一纸空文。所以,让“异地高考”真正有解,关键在于打破这个“异地”概念,在根本上使得进城务工人员实现在城里和家乡没区别,消除福利、劳保、医疗、子女教育诸方面的歧视或差异。我们越是过分强调“异地”,越会让人在“异地”上做文章。
进一步说,教育部与其要求各地市执行异地高考政策,不如从自己身上动刀,即废除现行的招生指标和分省命题制度,建立全国统一考试、公平录取体制,为各地考生奠定公平的制度基础。如此,孩子们在哪儿都是同样的课本,在哪儿都是一样的考题,在哪儿都凭实打实的成绩胜出,他乡永远是故乡,那么谁也不会高考移民,谁也不会钻空子,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自由流通、顺畅上升的愿景,才有可能实现。 (来源:齐鲁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