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怀旧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
原标题 [“80后”:怀旧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
新华网长春10月13日专电
题:“80后”:怀旧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
新华社记者 姚友明
“遗憾的是,LiLei和HanMeimei,谁也未能牵着谁的手。”近日,人教社即将推出的一套新英语教材的内容在互联网上被“剧透”,“80后”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中最熟悉的两个名字“LiLei”和“HanMeimei”的名字被沿用。和之前一首叫做《LiLei和HanMeimei》的网络歌曲中叙述的情节一样,HanMeimei结婚了还当了妈妈,可她的丈夫却不叫LiLei。
这样的情节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自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而一位网名叫做“牛兔子”的网友则说:“HanMeimei的孩子一个叫HanKeke,一个叫HanXixi,翻译过来就是"可可""惜惜",分明就是表达了她对不能嫁给LiLei的可惜与无奈。”
据观察,“80后”怀旧文化的盛行在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仅有关新版教材中人物关系的“剧透”会引发议论、有关教材人物的网络歌曲会走红,而且,“80后”怀旧文化的主题餐厅、酒吧也早已开门大吉、生意兴隆:在长春,就有红领巾主题的餐厅及以“时光倒流”为主题的酒吧。在餐厅里,餐桌是木质的课桌,就餐需要佩戴红领巾,点菜的菜单是一张考试卷,服务员被称作小队长,买单被称为“交学费”;在酒吧里,“80后”仿佛经历了一次时光的倒流,红白机、旧桌椅、老木盒钟、铁皮青蛙玩具……承载的全都是“80后”儿时的回忆。
为什么“80后”热衷于怀旧?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先生曾对“80后”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80后”中的大多数人是“数字移民”,“90后”“00后”是“数字原住民”,“80后”的父辈这一代人很多已经沦为了“数字难民”。
按照这种说法,“80后”在“移民”的过程中,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在与新环境摩擦、博弈的过程中,肯定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起过去,回忆起儿时的美好。从社会现实的层面看,如今,“80后”基本都告别了校园,开始承担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生活的压力,步入或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能否自立,何处自立?于是,在略显迷茫的未来面前,很多“80后”选择回到过去,在儿时的记忆里企盼一些温暖和安宁。
LiLei和HanMeimei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按照大多数人预料的轨道行进。然而,对过去的怀念和感伤并不能看作是对现实的逃避。对于“80后”来说,怀旧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现实:从当年翻墙的记忆中找回失落的勇气,从当年撒谎后脸红的记忆中找回曾经的单纯,放下过去、担当现实、不惧未来。事实上,这些才是“80后”怀旧的意义所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