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老家平安庄,邻村村民正在挂条幅。 |
多日以来,山东小城高密,正在被狂喜淹没。
这里是莫言的故乡。在天降一个“诺贝尔奖”之后,小城的命运被扭转。按照中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统,“莫言效应”势必笼罩全城,“莫言价值”也将被全方位开发。
市民在兜售《莫言书迹》,故里在开发品牌旅游,学术会议已经不选曲阜直奔高密,当地名流已将高密定义为国家圣地……喧嚣声中,我们观察高密小城,判断着城市的走向,也思考着如下问题:一个诺贝尔奖,到底能给国人带来什么?
狂喜满城
高密市的火车站很小,建筑风格仍停留在上个世纪。车站门口趴活的出租车大多破旧不堪,车窗的摇杆多已坏掉,坐车时,冷风会不停地从窗口灌进来。
小城内只有两三条主街,建筑物普遍不高。一入夜,县城就陷入安静,没有什么夜生活可言。虽然几千年前这里诞生过宰相晏婴,几百年前诞生过刘罗锅,但高密依旧名声不显,悄悄地藏在胶莱平原上。
然而,从10月11日那个夜晚开始,一切变得不同。
高密一中的走廊上,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从一间间教室内爆出,老师们奔走相告——和许多县城人一样,他们刚刚从新闻联播上得知,老乡莫言得了诺贝尔奖。
当晚,市委书记去莫言在市区的家登门献花。市区最主要的街道人民大街上,鞭炮声响成一片。在高密政府网,莫言得奖的信息被火速置于最显眼位置,并开设了专题区。
在距市区二十多公里外的平安庄,烟花照亮了夜空。这里是莫言的老家。早睡的村民被鞭炮声惊醒。很快,村里组织起秧歌队、锣鼓队,载歌载舞。
队伍中,七十多岁的老汉魏治香,甚至现场自编自唱了一首茂腔,名字就叫《赞莫言》。
“比过年还热闹。”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主任郭星月说。园区下辖平安庄等17个行政村。得知莫言获奖,管委会火速扫荡了附近的烟花经销商,大部分烟花被送到平安庄,其余的在园区门口就近燃放。
当晚9点,园区主要领导带队,所有干部浩浩荡荡赶往平安庄,祝贺莫言的父亲和二哥。
印刷厂连夜开工,管委会要求厂方赶制120条红色横幅。第二天早晨8点半一上班,横幅已经送到。园区干部迅速出发悬挂,并将一部分发至各村。
很快,高密县基本被同一条标语占领:“热烈祝贺家乡作家莫言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0月12日上午,来自高密市文学界、美术界、音乐界的多位领军人物挤在一间办公室,在高密电视台的镜头前慷慨陈词。
有人说:“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共产党员,意义重大。”
有人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里开始了。”
音乐界的同行也不忘凑热闹,“我们感到反思:我们音乐界以后该怎么办?我们也要跟莫言先生学习,在音乐方面要走向国际,争取得到更大的奖”。
调子越拔越高,有人已经谈起了1840年,最后有当地名流做出总结,用的是排比句,掷地有声:“高密将成为中国文学的高地、中国国家的圣地、中国文化的宝地。”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