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琼珂 通讯员 黄丹
一场意外车祸,令家中独子命丧黄泉。围绕房产继承问题,离异的双亲及儿媳之间展开角逐。在儿媳索要房屋折价款的同时,叔叔又拿着一份“欠款协议”追随而来,向她讨要20万元尾款。在主审法官仔细推敲下,公公与叔叔的诡计被识破,法院近日依法作出一审判决。
小敏是吴先生和前妻朱女士的儿子。1985年,吴先生和朱女士因感情破裂而离婚。2003年11月,小敏向银行贷款10万元,从自家叔叔手里买下一套房屋,房屋产权登记在小敏名下。随后,小敏便将房子交与父亲打理,所收租金用来归还房贷。2005年1月,小敏与女朋友小范结婚。孰料,结婚不到一年,小敏在外做生意时因车祸不幸身亡,当时吴先生等人并未对小敏的房产进行分割。
去年5月,小范将吴先生和朱女士诉至浦东新区法院,要求取得小敏房屋三分之一产权的折价款。法院判决房屋由吴先生继承,小范取得房屋折价款23万余元,朱女士取得折价款33万余元。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法院判决前,吴先生的弟弟阿寿,也就是当时卖房子给小敏的叔叔,将吴先生、朱女士和小范一同告上法庭。阿寿称,小敏买房时,30万元的房价只支付了10万元,还有20万元余款至今未还。
法庭上,吴先生表示,当时买房的相关手续是其代儿子办的,弟弟阿寿所述属实,做低房价是为了避税。“这是我公公和他弟弟串通好的,当时小敏买房花了15万元,其中首付5万元,向银行贷款10万元,均已还清。”小范气愤地说。“这么久了,我从来没有听到有20万元欠款之说。”朱女士也很莫名。
对此,小范向法院出示了当时小敏与阿寿签订的购房合同,合同中约定:房屋转让价款15万元,其中首付5万元,银行放贷后支付10万元。阿寿也向法庭出示了一份《购房欠款协议》,协议中约定房屋以30万元价格出售给小敏,小敏向银行贷款10万元作为首付款,余额20万元在2006年底前一次性付清。协议落款处分别有阿寿和小敏盖章,见证人处有吴先生及吴先生哥哥阿荣及阿寿家保姆盖章。
“落款只有盖章,没有签名,这份协议是伪造的,见证人都跟原告和吴先生有利害关系。”小范和朱女士当庭提出异议。这份协议到底是真是假?主审法官找来当时的见证人之一阿荣进行谈话,询问签约当天细节。“欠款协议签订当天,小敏是否在场?”对于法官的提问,吴先生、阿寿及阿荣,给出了三个不同答案。吴先生称当时小敏和见证人都在场,阿寿称不记得小敏是否在场,而阿荣则表示,当时只有小敏不在场。显然,这是一份破绽百出的欠款协议。
法院认为,购房人、见证人等人均无书写障碍,但《购房欠款协议》仅有印章而无签名或手印,不合常理;原告等人对协议签订时小敏是否在场细节陈述不一;系争房屋买卖发生在亲属之间,而协议约定的房价30万元明显高于系争房屋当时的房价,也不合常理。对此,法院认为该协议存在诸多疑点,法院难以采信,阿寿据此要求三被告支付20万元房款,不予支持。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