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 土地效益最大化
原标题 [节约集约用地 土地效益最大化]
束芬荣:“那个时候买地很简单,这个土地我都要了,他这个手一指就给他了,500亩,大概一个定金就给他了。”
十年前不止昆山是这样,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感慨,当时全国各个地方批地用地都大方得很。
廖永林:“10年以前的状况,一般来说还是土地资源不紧张,供求约束不太多,要多少就有多少。”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用地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让很多地方没有了地大物博的优越感。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
徐绍史:“当前,面对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的基本国情,过度消耗、低效利用资源的粗放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资源的利用方式难以为继,忽视城乡共同发展的思维定式难以为继。”
2005年,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集约用地首次作为国家要求。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廖永林说,国土部门的批地开始让市场来发挥作用:
廖永林:“这块地放到市场上,你想要别人还想要,谁能更好的利用这块地,我就把这块地给谁。价格经济作用,竞争机制发展作用。而不是靠以前,政府和用地者谈判,谈判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今天紧一点明天松一点。”
如何让每一寸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成了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的路子。上海静安区探索地下空间有偿使用,广东恩平实施城市低效用地二次开发,云南楚雄发展坡地工业,宁夏吴忠工业项目向“三荒”要地等等:
“面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资源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更加突出,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两难局面更加复杂。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和任务,既是推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躲不开、绕不过的坎儿,同时也为节约集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