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梁启超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梁启超与康有为、袁世凯、孙中山等人的交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重新评估了梁启超及其思想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并以宽广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以梁启超为中心展示了晚清民国大变局中一代知识分子的痛苦、彷徨及艰难求索的历程。
本书堪称梁启超辞世83年来最为详尽、客观的传记。本报特精选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五月十九日,共和建设讨论会的孙洪伊写了一封信给同会的黄可权,信中详细讨论了梁启超回国可能遇到的问题,他将其归纳为无一名义而有五害,所以“务请吾兄即切实作一书,以与沧公(梁启超),劝其万勿北行”。他还要黄可权敦促何擎一、麦孟华给梁启超写信,劝其缓行。过了两天,他又致信汤觉顿,商量梁启超回国的办法:“惟就日来情形观之,似沧公归计,应俟本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协会并合结果如何,再定行止。”他还说:“沧公归国之期愈迟重,则社会之欢迎愈至,自行归国,终不如国人迎之以归,能否于社会上占大势力,其关键全在此也。”五月二十九日,他本人也给梁启超写了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共和建设讨论会与共和党合并的情形,并告之:“总统聘公之命,日内当可发表(约在南京留守取销之后,至迟不出一月)。副总统通电谅亦可办到。公归不远……然总望我公归时,勿过急速也。”
这期间,麦孟华果然给梁启超和汤觉顿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劝阻梁启超,第一不要急着回国,第二不要加入统一党。他说,这是向构父、孙洪伊、黄可权的意见,他本人也是赞成的。这个统一党是章太炎创建的,最初以章太炎、张謇、程德全、熊希龄、宋教仁为理事;不久,在张謇的主持下,统一党与国民公会、国民协进会、民社、国民党(不是后来同盟会改组的国民党)合并,在上海成立了共和党,选举黎元洪为理事长,张謇、章太炎、伍廷芳、那彦图(蒙古族)为理事。该党的主要诉求即强化袁世凯的权力基础,反对同盟会对袁世凯的制约,这与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所言颇有相似之处,就是强调国权主义,反对民权主义,主张开明专制。麦在信中讲了不宜入统一党的五大理由,第一条就说,统一党推重梁任公,是为了排诋章太炎;其二是统一党内部纷扰,恐不久还要分裂;其三是说该党党员与梁没有感情基础;其四认为梁启超加入该党,也只能屈尊于五位理事之后,做不成事;其五则许诺共和建设讨论会即将与国民公会和共和统一党合并,并推梁为首领。除了这五条,麦孟华还特别提醒梁启超注意,不要因此伤了大家的心,这些人为你归国,“极力布置,极力运动,皆为公出力,今公忽顾而之他,则彼等种种布置运动,岂非鄙谚所谓巴结不上,彼等自极下不去,公亦太觉不情,且公方函来电来,极力与之拉拢,今忽有此,人亦疑公之有诡诈操纵(公固不必如是,然形迹可疑),大不可也。彼等数人中颇有一二人略有不满之微词,彼等不言,而其词气神色间已可窥见”。(同上,635页)这样的话,如果不是麦孟华,别人一定是说不出来,亦不肯说出来的。毕竟他们是几十年一同走过来的老同学,才能这样说。 (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