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绝望自杀 “大龄硕士”路在何方
原标题 [老父绝望自杀 “大龄硕士”路在何方]
10月11日,优酷网上一个视频《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引起大家关注,主人公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41岁的他,曾因考研成功而成为保定阜平柳树沟村的骄傲,如今毕业之后却因找不到工作回家种地,其父心生绝望服用了100片安眠药而想自杀。(据10月17日《河北青年报》)
人活天地间,竟欲抛下一切,而去自杀。究竟何境何况才会心生此念?只因大龄研究生不仅未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还丢了家人脸面,推人及己,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慨?
41岁的苗卫芳,代表了研究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未上过所谓正规的全日制大学,通过自考来取得学历;英语底子不是很好,如欲过考试关,需付出巨大努力;已有家室,经济负担比较重。其实,在如今社会,“高学历”与“好工作”已不完全是正比关系,之前就有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学生卖蔬菜,因而作为大龄研究生代表的苗卫芳,应及时地转变就业观、及早地关注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各项条件,并不断地去充实自己、展现自己、推销自己,而不应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用人单位要多考虑这类群体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为其“网开一面”。纵观招人单位的各种要求,要么是全日制本科及相关学历、要么是年龄上有限制,仅此两条,便可将大部分的“大龄”研究生拒之门外。诚然,每个单位都会考虑本身的运行成本,以求得利润最大化。但我们的用人单位更应有一种“担当责任”,多欣赏一下这类群体的丰富经历、刻苦精神,多为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同时,也是为企业本身营造一种机会。
作为苗卫芳的父亲,在面对村民的闲言碎语时感觉压力很大,并曾说“我想着一死,烦心事再也看不到了。”当然,我们无心苛责这位老人应该有怎样的世界观及人生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愿望,但在遇到具体的现实状况时,身为父母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要一味逼迫孩子去追求所谓的“铁饭碗”,甚至“金饭碗”,以致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要“人尽其才”,“大龄硕士”应苦练内功,社会各界要多为其创造机会,如此,他们才会真正迎来自己的“春天”。 (来源:中国江苏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