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8日电 台湾“中时电子报”刊载台湾作家游乾桂文章,文章说,“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如果亲子相处时光皆是好日,在世之时人人惜缘享福,多陪一段路,多说一句话,就不必在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慎终追远,及时行孝应更胜事后追悔。
全文摘编如下:
一张照片震撼无数人心!
他是谁?
花甲男子,以花布包巾抱着老妈妈到医院就医,细心呵护,频频安慰,亲手喂饭,孝心令人动容,网络疯狂流传。
孝子是前台南市调查站退休的调查员丁祖汲,当年还为了照顾年迈母亲还申请提前退休。
一般人的反应:现代孝子的典范。
昔日长官同事回忆起这个人,都异口同声说:“老丁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会这样做(抱母亲就医),并不意外。”
身为独子的他为照顾双亲,放弃升官,甚至自愿从副主任降调为专员,只为留在台南老家照顾家人;上班出门前一定先安顿好母亲,中午休息也都会回家探望,但他的孝心,一点也没影响工作绩效。
动人相片中隐伏了酸酸的故事,不知为何,看着看着,鼻头一酸,差点掉下眼泪。
他让我想起一位年过半百的花甲友人,喜欢李白的《将进酒》,经常吟诵其中一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意指自己也已垂老矣,但是事老至孝的他顾不得自己体力大不如前,无论如何,都坚持每个周末假日得空休息,返家陪陪老母亲,推着轮椅带她四处走走瞧瞧,与她聊聊天,他有句话说得动人:“过一日与她当母子的机会就少一天,下回想叫娘未必叫得着。”
他上有两位哥哥,都因为杰出有成就而远离家乡,留下的他自称是没有成就的公务人员,但最有诚意照养爹娘,他说人生就是这样呀,有能力的远走他乡享清福,没能力的留下来照顾父母,我听得出此乃戏谑之语,却也是实话一句。
“年纪大了,还有父母奉养是福气,什么钱都能省,服待父母的钱省不得”,这是虚长我几岁的他语重心长的体会,不吝惜的转赠给我。
莫非郑振铎先生也是这样才领悟:成功的时候谁也是朋友,失败时,只有父母是伴侣;年幼时,父母是守护神,当他们年迈时,谁当靠岸?这话则是我的疑惑。
清明时节我思及这些事,感触更深,他早就墓木已拱,这一天我按习俗会去父亲坟前上香默祷,我准备的行头简单多了,一束清香、四果、还有百合花,选它是因为我爱,而非父亲最爱,就像当年选择墓地一样,都是活著的人巧思决定,想的无外乎是对阳世子孙的保佑护荫;大哥备的祭品非常丰盛,免不了三牲酒礼,碗粿数样,烧上金银纸钱敬献,只是这些美酒佳肴,最后还是进到奉祀者的五脏庙。
祭拜结束,我坐在父亲坟前,一棵高大青绿开着紫花、有着清明花之称的苦楝树下,随手取了一颗橘子剥皮,清香溢出,咬一口果真鲜甜多汁;回想我与父亲相处20多年的过往时光,他生我太老,走得太急,以至于连我想多喊几声父亲皆不可得,而今可以唤出这个称谓竟是只有清明,在他坟前,表情严肃的默然。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往而不可追者,年也;逝而不可追者,亲也。此段话语如今读来更见劲道十足,直往心灵冲撞,想着:待长辈至孝,应在生前、抑或死后?现在、或者未来?
看来人往往如是吧,一般皆属后知后觉者,当下等待未来,现在迷失过去,直到有一天,开了窍,什么都懂时,却后悔莫及。
日修禅师有句禅语:日日是好日,夜夜寄天真。果是真心话,如果亲子相处时光皆是好日,在世之时人人惜缘享福,多陪一段路,多说一句话,那么何必在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慎终追远呢?
及时行孝应更胜事后追悔吧。
有感:这世界从你走后,变得已不能指认;唯一不变的只有,对你永久的感恩。--余光中。《天国地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