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怎能成奖品?!
原标题 [文凭怎能成奖品?!]
伦敦奥运会已结束了两个多月,但对奥运冠军的各种奖励还在继续。在房子、车子和票子的发放告一段落后,原本与这番热闹不搭界的“象牙塔”,亦不甘寂寞地走上前台。人气极高的羽毛球男单冠军林丹,近日就风风光光地从华侨大学校长手中接过硕士学位证书,他也因此成为国羽队中学历最高的运动员。
两届奥运会冠军得主、刚刚与爱妻谢杏芳补办完婚礼的林丹,绝对是中国体坛最炙手可热的明星之一。华侨大学选择在这个时候授予林丹学位证书,想不吸引公众眼球都难。从广告效应来看,华侨大学的这张“林丹牌”打得真值。
奥运冠军喜获文凭,大学的花名册上多了个明星校友,但在这看似“双赢”的结果背后,却让人不能不对文凭成为奖品这一现象心生忧虑。
按照校方的说法,运动员虽然没在学校上过课,但校方会派老师去国家队授课。这一点应该不用置疑,只是,成功拿到硕士研究生文凭,对于那些受过正规教育、本科毕业的学子都不是易事,更不要说常年视训练比赛为第一要务的国家队运动员了。所以说,如果学校没有特殊政策、实施特殊照顾,让运动员靠自己修满学分,多少有些强人所难。
事实上,这种“强人所难”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过几次,杨威和刘国正虽然都曾因“超学时”被大学清退,但最终还是顺利地拿到了其他大学的毕业证书。
高等院校免试录取高水平运动员,也算是中国体育界与教育界一种特殊的结合。用招收体育明星入学为自己学校打广告,早就不是新鲜事儿。同时,“上大学”亦作为给冠军们的一种待遇和出路而长期存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奥运冠军班”便是这样产生的。
尽管“冠军班”通常没几个人上课,但大部分人最终还是能毕业的,这和国外院校,体育明星要和普通学生一样上课考试过关,且不享受任何特殊照顾才能拿到毕业文凭,着实不一样。
中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国外不同,这决定了中国的高水平运动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出成绩后,到大学镀金以获得一张文凭的需求还是挺高的。但大学在把体育明星学生当成学校的招牌的同时,又怎能把文凭当作奖品“馈赠”给运动员呢?!
更重要的是,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的体质在逐年下降,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乏善可陈,而这却和一些大学疯狂“追星”形成了鲜明对比。大学校园的体育教育本该向更多的普通大学生倾斜,去培养大学生的运动习惯,提高他们的体质。而几位奥运冠军名义上的入学,不但解决不了这一根本问题,还让一些学校开始在大学生运动赛场上追名逐利。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多位从未在校园出现过的世界冠军亮相赛场,让人难免质疑这些“运动员大学生”存在的意义。
把文凭当奖品,伤害的不只是大学规章制度的公平性,还有本来就问题多多的大学体育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