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胡新科 胥柏波)金秋十月,是个收获的季节。然而,在广东陆丰市潭西镇,农民脸上并没有丰收的喜悦,只有焦急和痛苦。田里的稻谷、地瓜等已一个多月滴水未进,部分已经枯死。潭西镇潭西村支部书记林色海告诉记者,该村受旱农田达1800余亩。
潭西镇是螺河下游的农业大镇,有陆丰“粮仓”之称。据当地水利部门保守估计,潭西镇受旱农田面积达5000余亩,相邻的东海镇也有部分农田受旱。10月16日,记者从陆丰市螺河灌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处获悉:担负潭西镇灌溉任务的主干渠一直有水。
主干渠有水,为什么到不了农田呢?
潭西村民
受旱减产种田亏本
林胜雕是潭西村数一数二的种粮大户,今年他仅水稻就种了200余亩,另外还种了上百亩地瓜。从今年9月开始,他便着急起来。眼看到了水稻、地瓜逐渐成熟的季节,在最需要水的时候,田里的灌溉水渠却干涸龟裂。如今,林胜雕农田里水稻、地瓜已经枯黄,有些已旱死,成了一点即燃的“干草”。
10月15日,记者在潭西村前寮村小组看到,61岁的村民林协群正和老伴一起担水,为旱蔫了的红辣椒秧浇水。他告诉记者,一个月多来,两人每天都来浇水,“从早上七点多开始,每天浇一小片,可没到中午,浇过的地就又干了。如果一直没水,今年算是白种了。”
同样担水浇地的村民林俊民用锄头在地里刨了20多厘米深,刨出来的没有一点湿土。看着地里枯黄的地瓜秧叶,林俊民一筹莫展。他告诉记者,种一亩地瓜不算人工,成本要1500元,如果风调雨顺,每亩能收4000多元,足够在镇高中读书儿子的生活费,还能剩些钱,“可现在不要说赚钱,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了。”
为了生产自救,潭西村村民也曾尝试打井,可是由于村庄离海较近,打出来的水是咸的。林胜雕说,用盐水浇地是旱上加旱,“况且需要灌溉的面积太大,仅凭一两口井也解决不了问题。”
10月15日,潭西村支部书记林色海告诉记者,潭西村约有1800亩良田干旱严重。记者了解到,除了潭西村前寮村小组外,附近会城、高阳、大楼、深沟等8个村庄农田干旱也较为严重。
林色海说,潭西村农田里都有灌溉水渠,虽然较为破旧,但是如果上游的水能下来,还是能缓解旱情的,“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水下不来,这种情况从2006年便已开始。”
螺河灌区
渠上严禁私自搭建
沿着潭西村的灌溉水渠上溯两里,记者发现,违章建筑、成堆的生活垃圾成为该渠的一道道障碍。渠水在到达潭西村农田之前,就已经断流。
在潭西马路一侧的灌溉水渠,有村民在水渠里架起了桥墩,盖起了房。在临近潭西村的水渠旁,一栋刚刚打好地基的房屋占据了水渠近一半的宽度。在主干渠通往潭西镇的源头地方,某房地产公司也在渠道上建了桥墩。据林色海介绍,该房地产公司最初打算在水渠的正中央打桩,竖广告牌,由于村民强烈反对并向镇政府举报,最后虽被叫停,但其还是在另一侧建了桥墩,并竖起了巨大的广告牌。
“按照规定,灌溉水渠上严禁私自搭建,倾倒垃圾。”陆丰市螺河灌区管理处副主任陈阶镇表示,2006年前,农民在缴纳农业税时,会附带缴纳水费,资金由管理处统筹管理,用于水渠维护;2006年后,农民用水就不再交钱,水渠实行管理处、镇、村三级分管。目前,违建较为集中的渠段主要处于潭西镇政府管辖范围内,管理处管不了。陈阶镇介绍,目前潭西镇至少有5000余亩良田干旱问题严重,灌区范围内的东海镇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旱情。
10月15日,潭西镇党委林副书记表示,该镇财政困难,目前无力对镇府管辖范围内的水渠进行清理、整治。
水利部门
整治工作明年开始
林胜雕告诉记者,地都旱成这样了,着急的村民曾多次向镇政府求助,希望其能清理水渠,引水入田,得到的答复始终是“没钱,治不了”。
无奈之下,10月初,林胜雕等多家种植大户自筹资金1万多元,雇了两台挖机,开始清理镇政府负责管理的水渠。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加之淤泥、垃圾太多,成效不大。对于建在水渠上的桥墩、房屋,村民们表示没办法,“那是私人的,我们不敢碰。”林胜雕说,钱花了,水还是进不来。
潭西镇农田遭遇如此干旱已不是第一次。去年春耕时节,该镇2.3万余亩农田旱情严重。当年,林胜雕损失近20万元。对于今年的收成,林胜雕说,“哪怕收三成,都已经谢天谢地了。”
10月16日,陆丰市水利局负责人陈毛头告诉记者,今年陆丰被列为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一定三年,每年由上级财政拨款160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潭西镇已经被列入首批建设名单。”陈毛头介绍,陆丰市水利局将在今年11月份把设计、施工方案上报,预计明年开始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