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网络上正流行一个“中国式过马路”的段子,形容有些人过马路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所谓“国有国情”,在非洲,则有“非洲式过马路”。
没有红灯斑马线
在非洲许多国家,正儿八经的大马路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品。例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仅能保证城市主干道全通水泥路,全市唯一的一座立交桥则是由中资公司修建的。
至于红绿灯、斑马线、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过街天桥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马路“标配”,在这里则少见踪迹。这也就导致了众生喧嚣的马路乱象人群、普通车辆、公交车、摊贩,甚至动物,共同分享窄窄的双车道。
如果你是一个开车新手,那么在埃塞俄比亚的马路上必须格外小心,因为,你很难在马路上畅通无阻地通行。尽管没有红绿灯,但随叫随停的大小巴士会挡住你的去路,迎面而来不按车道行驶的车辆会让你骤然紧张,路边吆喝的大小摊贩也会聚起数目不小的人群。
这里的行人过马路是那种慢条斯理、闲庭信步的“派头”。他们有的顶着米袋,有的拄着拐杖,有的抱着孩子,从不同的路口冒出来,给你一个可以做牙膏广告的笑容,以此作为他们的通行证。还有一位“仁兄”,头顶着一个硕大的席梦思床垫晃晃悠悠过马路。我们所有的车辆都只能停下来,排着长队向他行注目礼。
一匹马躺在路中间
如果不幸遇上一个牧人,赶着羊群、牛群或者驴群通过,那也只不过为这忙碌的马路增加一点小插曲。
有一次,我们遇上了一匹马躺在马路中间。这匹马懒洋洋地晒太阳,算是为“马路”正名了。如果你在肯尼亚或者坦桑尼亚,那么,停下来等待一头大象或者斑马过马路,也是可以预见的情形。
在两边都有护栏的环城公路上,则要更加小心。由于缺少过街天桥,不少当地人都走“捷径”,直接爬过护栏横穿马路。冷不丁从哪里冒出来的行人,往往会叫你神经紧张,一个急刹车。而他们那轻松愉快的神情,又让你无可奈何。尤其是在夜间,横穿马路的行人和夜色“融为一体”,你只好打起十二分精神,躲避这突如其来的“危险”。
所以,久居非洲的中国朋友小王调侃说,“非洲式过马路”是“车来了,人就可以过马路了”。
路上皆为二手车
初到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就惊奇地发现,路上几乎没有新车,都是伤痕累累的老款二手车,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老旧车辆展销会。
看着几乎像是从老电影里面钻出来的各种老款车辆,冒着黑烟在大街小巷穿行。这一切恍如隔世。
在亚的斯亚贝巴马路上,最常见的是丰田二手车。各种年代和款式的陆地巡洋舰(land cruiser)、卡罗拉(corolla),都能见到。老款的奔驰、原始款的面包车、皮卡、在老爷车收藏家眼里炙手可热的墨西哥工厂款甲壳虫,都“带伤”继续服役。
中国产的力帆和吉利颇受欢迎。据了解,力帆在当地开设了工厂,实现了本土化生产。
在亚的斯亚贝巴,出租车的主要品牌是“拉达”。这是一款由苏联汽车制造厂推出的经典车型,被漆成蓝白色,早已停产,目前也基本从俄罗斯市场退出。
年纪大一点的人应该记得,拉达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是北京的出租车,后来由于车型老旧而被淘汰。
没有汽车报废机制
为何亚的斯亚贝巴马路上会有这么多二手车?
经过了解才知道,埃塞俄比亚没有汽车报废机制,对进口的新车征收重税;此外,根据车龄长短给车辆减税,车龄10年的车税额全免。
或许是大家对二手车不够珍惜,也或许是马路交通规则不够完善。不少中国人在亚的斯亚贝巴经历过车祸。他们抱怨说,很多汽车都不按规矩行驶,而路上的“意外状况”不断,令老司机也会惊出一身冷汗。
一位美国外交官介绍说,他就曾莫名其妙地被一辆大卡车擦身而过,而对方则“扬长而去”。
颜颖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