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创新:中国舞台上的“新浪潮”吸引世界
原标题 [在传统中创新:中国舞台上的“新浪潮”吸引世界眼光]
新华网上海10月23日电(记者孙丽萍)从谭盾的微电影史诗《女书》到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委约7位艺术新人编排的《上海·梦》;从四川女子民乐到杨丽萍的《云南映像》……扎根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土壤、融入了当下文化的现代性而又充满创意的一批中国舞台艺术作品,正在第1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掀起“新浪潮”,吸引了众多国外著名艺术节和艺术机构的广泛关注。
更现代、更有力:中国舞台艺术的“新浪潮”
在著名话剧导演田沁鑫看来,在中国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白蛇传”除了爱情之外,还有很多种诠释的可能性。
“在这个民间传奇中,青蛇是一位"寻常女子",白蛇是"在社会主流价值观中挣扎的女性"。而无论是青蛇这样的"妖"、许仙这样的"人",还是法海这样的"佛",他们都孤独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彼此的精神世界永无交集”。
在21日刚刚落幕的第1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由田沁鑫和安莹编剧、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香港艺术节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联合委约的话剧《青蛇》引起了多家媒体与国外机构的热切关注,无疑是因为该剧折射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解读”,这更容易被西方观众所理解。
西方艺术机构青睐中国舞台“创意”
据悉,为期5天的国际艺术节交易会吸引了来自36个国家的250多家机构、400多位中外代表参与。展会结束之际,中外艺术机构达成的合作意向多达118项,可谓异常“火爆”。
作为特别推介演出,作曲家谭盾的最新作品微电影史诗《女书》,在交易会上就获得了包括布拉格之春艺术节、赫尔辛基艺术节和奥克兰艺术节在内的15家国际知名艺术机构的演出邀请。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也计划加入演出。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的多媒体话剧《蛇诗慢·白娘子传奇》,则吸引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戏剧节、奥地利维也纳艺术节、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节等众多知名艺术节的负责人。
仅仅看了舞剧《云南映像》的一段视频之后,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节艺术总监索德布罗姆就对充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的原生态舞蹈“十分神往”。而作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一来自河南的豫剧《程婴救孤》则深深打动了塞尔维亚国家话剧院和新西兰奥克兰艺术节的两位艺术总监。
上海国际艺术节是中国舞台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平台,近年来更推出了“现场演出、看样订货”的新颖交流模式。许多西方重要艺术机构的负责人在身临其境地欣赏到中国最新的舞台作品和创意之后,都感到十分新鲜和兴奋。
“本届交易会有27台推介演出,全部都是"中国原创",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和戏曲四种艺术形式,而且兼顾传统和现当代不同风格”。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总裁王隽介绍说,西方人能从这个舞台上看到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变化”。
中国艺术走向世界需要创新
文化界人士指出,跨文化、跨地域的艺术合作,以及大胆启动青年艺术家进行舞台创作,是当下中国演出界最为显著的变化之一。而这种艺术新浪潮不仅给中国的文艺创作带来了清新风气,也开始受到世界演艺界的瞩目。
以《青蛇》为例,除了香港著名作家原作、中国内地导演田沁鑫、演员袁泉与秦海璐之外,该剧的舞美设计师是德国艺术家莫勒·海恩塞尔,更有苏格兰著名女性灯光设计师娜塔莎·奇弗斯和香港著名电影造型师陈顾方“加盟”。再加上小说原著、香港著名作家李碧华,如此“跨界”的创作力量,堪称是一支由世界各地女艺术家组成的“娘子军”。
“最近几年间,中国的舞台上涌现了很多的创意,也开始出现一些更容易被西方观众所理解喜爱的、充满文化现代性的艺术作品”。19日晚,在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7位艺术新人创作的小剧场演出《上海·梦》成功首演之后,一位德国艺术机构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说。
当晚的演出,创作者大多都是80后乃至90后的年轻艺术家。用4台摄影机在舞台实时拍摄、剪辑、制作成影像戏剧《海上花2.0》;二胡与现代舞合作演绎中国《诗经》中的古典爱情;中外舞者用肢体诠释身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压抑”与“和谐”;小提琴天才李泽宇以华丽技艺演绎充满中国传统戏曲韵味的协奏曲《三句半》……尽管许多作品还显得“粗糙”乃至“未完成”,但前来欣赏演出的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等世界著名艺术机构的负责人纷纷给他们的创意以很高评价。
“对新兴艺术家、青年艺术家的发现,是全世界艺术机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一位美国演艺公司女负责人激动地说,“尤其是在上海这样一座充满国际性和创新色彩的城市里,更需要更多地呈现当代中国的艺术创新。”
作者:孙丽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