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彭赛男 本报记者 贾晓燕
人们经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博学多才的人,但如今,本市中小学天文教育状况堪忧,不少小学生别说“知天文”,连北斗七星都不识。今年起,本市中小学科学课教师将陆续到天文馆“恶补”天文课,以提升中小学生的天文素养。
中小学生不识星
“你们认识北斗七星吗?”记者在宏庙小学门外随机询问几名五年级学生。“听说过,但不知道哪几颗是。”孩子们一脸茫然,一名小学生甚至反问:“学校又不考,认它干嘛?”
随后,记者又来到13中分校、161中学和159中学,随机询问约50名学生,同样,没几个人认识北斗七星,不仅如此,听说过今年最重要的天文事件之一“金星凌日”的学生还不足一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市中小学课本都涉及一些天文常识,比如小学的科学课中涉及天文、气象等内容,一般渗透在五六年级的课程中。除少数天文爱好者外,多数学生对天文常识并不感兴趣,不仅不认识形似斗勺的北斗七星,就连文学作品中耳熟能详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也不认识。
在家长看来,孩子不识星主要是因为学校缺乏相关的教育。女儿读初二的承女士告诉记者:“上小学时,我女儿对日食、月食还挺感兴趣,但现在学校里没有专门天文课,也没有天文老师,孩子逐渐也就失去了兴趣。”
儿子就读于13中分校的赵先生说:“孩子现在学习忙,每天放学挺晚,主科都学不完,更别提不考试的天文课了。”
据了解,本市中小学天文课的普及程度不高。目前虽然全市有超过100所学校建有天文台、天象馆,但即使这些学校,能真正开展天文教育及实践观测活动的也不足一成。
城市污染难观星
“现在晚上,城里哪能看到星星?连星星都看不到,又怎么能让孩子对天文产生兴趣?”市民赵先生直言不讳。
的确如此,由于空气污染、城市光污染等原因,城市夜空总是雾蒙蒙的,能见度很低,很难看到星星。据介绍,观测星空对季节、月相、气象、海拔等条件都有一定要求。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分析,导致目前城市夜空难观星的原因主要包括空气污浊,粉尘颗粒过高,导致雾霾;天气影响,阴云较多以及城市灯光反射等光污染。
尽管如此,北京还是有一些地区可以“夜观星象”,朱进建议,选择在晴朗的天气里,到北京西部、北部、西北部的郊区去看星星,这些地方海拔较高,离市中心较远,灯光污染也不严重。
不少学校坦言,现在组织天文实践活动比较困难。一位科学老师说,秋季应该是观测星空的最佳季节,但观测时间只能在晚上,郊区夜间温度很低,学校和家长出于对学生身体状况以及活动安全的考虑,对组织野外观星活动,兴趣不大。
学校缺乏天文师资
目前,本市中小学缺乏天文教育师资,科学课多半由物理或地理老师“带班”,天文知识教材,也多半是教师自编,水平参差不齐。
据介绍,目前国内开设天文专业的高校只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少数高校,每年招收的天文专业学生也不多,这些学生毕业后基本都进入天文科研单位,很少有人愿意到中小学教授天文课,这也直接导致中小学天文教育师资的缺乏。
目前,本市已开始着手解决天文师资缺少的问题。今年9月,北京天文馆与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开始对中小学科学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上百名教师将分批分期培训天文学专业知识、天文观测、仪器操作等,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本市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能提高学校天文教育的水平,推动天文知识在中小学的普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