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敦促公开财务信息
10月24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被曝疑计划用善款赴美考察,引发关注。
根据网友提供的行程单,中华儿慈会此行有10多人,包括财务、办公室人员,将在旧金山、亚特兰大和华盛顿等地考察。但“该会迄今无一笔指定捐款用于出国考察,极有可能非正常使用善款。”
10月25日下午,中华儿慈会公开回应称,此行是应美国亮点基金会主席邀请,为期一周,考察团由9人组成。“目的在于了解美国社会公益慈善业,尤其是少年儿童领域公益慈善业的发展、运作情况,交流公益慈善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相关运作的体会,学习美国公益慈善文化中的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
中华儿慈会的回应遭到网友“库峥”的质疑:“最核心的经费问题只字不提。中国公益危机危就危在一个‘怕’字,畏首畏尾,却总被打中七寸。”
今天,中国青年报记者致电中华儿慈会,一名工作人员称:“我没有什么可说的,看官网声明就可以了。”
“国外的会议,一般是参加者自行承担路费。”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交流本身是正常的开支,公益组织国际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是谁参加了,去了哪里,开支是否在行政费用之中,这些都应该公开透明。”贾西津说。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章高良认为,“事情本身是比较合理的,出国考察对国内传统慈善方式的改变很有帮助。像美国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英国的‘慈善超市’等,都是发展得很好的公益模式。”
按照国际惯例,公益基金会可以从捐款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这些费用必须对社会公布。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这个费用可以用作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办公用品的采购等,也可以用作正常出国考察的支出。”贾西津说。
不过,一名公益界人士告诉记者,这笔钱“具体怎么使用,我们现在并没有明确规定,给了公益组织一定自主空间。但这并不是说,10%以内的不要公开。10%的部分,是发工资了,还是去出差了,都是要公开的。”
“在10%的范围内,基金会怎么使用这个资金,我们现在都是对外界公布的。”章高良说,每年基金会都必须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年度检查,国家级的基金会也都会主动在官网或者相关媒体上公布年度工作报告。现在,可以在基金会中心网查到每个基金会的年报。
章高良坦言,现在的问题是“公开多少才够。”
“比如说,基金会买了一个什么设备,设备具体花了多少钱,要公开这么细,比较困难。”章高良说。
贾西津认为,关于国际交流具体项目的财务报告,应该是公开的信息。“原则来说,所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信息都不是秘密,公众有权获知这些信息。”
“行政费用花销于什么方面,基金会的财务报表上应该要有细则。”贾西津说,在出现公众质疑的时候,更合适的做法是公开这些信息。之后可再向公众解释,行政开支是正常的。
至于此次出国考察的经费问题,该名工作人员称“我们近期内会公示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