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昌10月26日电(张晓霞 陈秋均 屠海超)10月25日深夜,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精确入轨。这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亚太组网、形成区域服务能力,并按计划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0年以来,该中心大力加强项目管理,通过联合攻关、挖掘潜力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100%转化,并广泛应用于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飞行安全保障、发射场综合管理等方面。
其自主研发出100多项科技成果全部在卫星发射各大系统发挥重要作用,综合科研试验能力不断提升,既为北斗飞天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攻克高密度任务准备周期短、发射场区状态转换频繁等难题奠定了基础。
为应对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项目管理方法为牵引,识别需要进行改造的所有项目,并对这些项目进行顺序调整和优化组合,确立了“快速评估系统”、“快速射后恢复”等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密度任务,使发射场状态转换由以往的半个月缩短到了4天,实现了在火箭点火升空后的5分钟内快速评估火箭飞行状态是否正常,卫星入轨参数是否精准,也为航天发射科研工作提供丰富技术储备。
“蒙眼摸阀”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加注系统的必修课,要求操作手在闭上眼睛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流程逐一打开300多个阀门。一旦加注过程中,剧毒强腐蚀的常规推进剂泄漏时,工作人员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在红色的烟雾中凭记忆开关阀门。
为提高加注的工作效率,增强安全性,该中心科研人员在历次任务实践中研制出的《加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采取信息化技术手段,以计算机电动控制电磁阀,加注火箭常规推进剂,改变了以前由人工一一开关阀门的办法。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还本着满足试验任务实际岗位操作要求,注重教材、器材、电子书库的建设,先后论证编写了《测发系统培训体系》、《通信系统培训体系》等专业教材20余部,并收集整理有《质量警示录》、《应急预案》等,为顺利实施包括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在内的航天科研任务培养人才、提供服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