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俞越 经济学家和著名期货专家,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工商管理学会理事,上海期货交易所产品委员会委员,郑州商品交易所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今年7月,证监会公布了期货公司第四次分类测评结果。从这次测评的结果来看,现货系、券商系和传统系期货公司“三足鼎立”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三类期货公司的发展却呈现不同态势:凭借业务创新和金融服务能力,券商系期货公司和传统期货公司的发展要明显快于现货系期货公司。未来,中国期货市场将迎来金融期货和机构投资的时代,券商系和传统期货公司的竞争优势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
券商系进步明显 现货系处于弱势 与去年相比,国际、永安和中粮三家领军期货公司依然保持了AA评级。引人注目的是,中证期货在收购新华期货之后整体实力得到大幅提高,随着业务的逐渐整合,排名从去年的第15名大幅提高到第3名,同样取得了AA级资格。在排名超过中粮期货的同时,中证期货也取代华泰长城和广发期货成为券商系期货公司新的“领头羊”。排名前20的期货公司中,券商系期货公司和传统期货公司势均力敌:前者由8家增加到10家,后者仍然为8家。而现货系期货公司在总体排名出现下滑态势的同时,进入前20的公司数量进一步减少为2家。除中粮期货外,仅有万达期货进入前20,而中钢期货、国投中谷期货则跌出前20之列。券商系期货公司由行业的“挑战者”日渐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如果我们单独分析现货系期货公司,就能发现在现货系内部也存在着分化。股东背景为粮食企业的期货公司排名相对靠前,而股东背景为金属企业的期货公司排名则整体靠后。这也与我国现货企业中“期货文化”的发育程度一致:如中粮集团、中储粮、华粮等主要的粮食企业在日渐融入全球粮食战争的同时,建立起了相对完善成熟和细致的期货操作机制,期现货、内外盘高度结合。而金属行业的现货企业则由于多年来行业垄断带来的相对封闭,尚未建立起期货文化,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意识不强,这也直接导致金属类企业下属的期货公司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化工类现货企业则根本没有下属的期货公司,也造成了我国化工类商品期货的发展相对落后,迟迟无法推出原油等基础化工品的期货品种。
新品种新业务带来利好 未来,我国期货市场将呈现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共同发展的格局。按照国际发达市场的经验,金融衍生品将逐渐取代商品期货的主导地位。这样一来,具备更强业务创新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的传统期货公司和券商系期货公司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向好。对传统期货公司来说,能够在期货市场打拼多年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就是对客户交易的服务能力。尽管在开发产业客户上始终处于劣势,但对个人客户特别是专业投资者的开发和维护上,传统期货公司一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形成了不同于现货系期货公司“套保文化”的以投机和交易为主的期货文化。随着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的陆续推出,传统期货公司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被激发出来。其中以永安期货为代表的江浙系期货公司的发展将尤为引人注目。
现货系期货公司路在何方? 只要保持优势,加快期现货业务的整合,未来现货系期货公司仍是行业内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就是现货生产企业向现货贸易企业的转型。从国际经验来看,不论是“ABCD”四大粮商还是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矿产商和BP、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都经历了由现货生产企业到现货贸易企业的转变,对期货市场的参与程度也随之不断加深。未来,我国的现货企业也有可能不再把期货业务作为现货业务的附属和配套,而是同样作为主营业务借助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来获取盈利。这样以来,现货系期货公司就不再只是股东现货企业可有可无的“周边子公司”,而是将成为负责股东主营业务的“核心子公司”,现货系期货公司也将彻底告别“中介机构”,向着“商品对冲基金”的方向发展。(胡俞越 孙超)
作者:胡俞越 孙超 (来源:中证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