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推荐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预警山洪 未雨绸缪远胜亡羊补牢

2012年10月31日17:15
来源:央视网

  【采访人物】

  邱瑞田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督察专员

  周兰娃 甘肃省岷县西江镇长青村 村民

  张德泽 甘肃省岷县西江镇 党委书记

  刘彦眀 甘肃省岷县蒲麻镇红崖村 村民

  王菊芳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主任

  后春生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禾驼村 村民

  王发正 甘肃省岷县 副县长

  石寿芳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支部书记

  田建中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

  马龙强 甘肃省岷县水务局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

  郭 良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

  刘光辉 甘肃省岷县西江镇长青村 村支部书记

  甘肃省岷县西江镇长青村 村民

  【正文】

  解说:雨,滋润土地灌溉禾苗带来丰收和湿润清洁的空气,可它也能瞬间摧毁你的生活。大雨引发山洪以及进而造成的泥石流,每年都会掠去成百上千的生命。两年前的甘肃省舟曲县仅一次山洪泥石流,就有一千七百多人丧生或失踪,五千多间房屋被毁。每年五到十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汛期,全国各地超过一万次的山洪威胁着生活在丘陵山区的半数中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我们的山洪易发区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邱瑞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督察专员):从这张图上你可以看出来黄颜色的这个区域呢,都是山洪灾害防治区的范围,这个面积大致上是460万平方公里左右。

  记者:将近一半的国土?

  邱瑞田:对。

  解说:每到汛期,甚至连甘肃省这样一个在人们印象里缺水少雨的地方,都笼罩着山洪的阴影。和舟曲相邻的岷县跟舟曲有近似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它百分之九十都是山地和丘陵,山洪是夏天的常客。当《新闻调查》记者来到岷县的前三天,这里刚刚被山洪侵扰。这次受灾的,是地处岷县西北部的西江镇。8月16日晚,西江镇下了一场大雨。周兰娃家的房子被泥石流冲垮了两间,邻着山体的土墙也摇摇欲坠,这房子她已经住了30年。

  记者:30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雨?

  周兰娃(甘肃省岷县西江镇长青村 村民):我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今年就是最大的雨了,水就直接把人打翻了。

  解说:山洪一旦形成会冲击沿途破碎的山体,石子夹带着大量的泥沙迅速向下游冲去。如果经过有人生活的地区,就会形成山洪泥石流灾害。8月16日仅西江镇山洪泥石流就淹没了它两万四千多亩农田,房屋损毁数百间,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让人猝不及防,所幸的是这次的山洪没有夺走人的生命。

  今年汛期以来,岷县境内已经经历了四次大小不等的山洪灾难,最大的一次莫过于5月10日的那一场。山洪冰雹引发的泥石流瞬间淹没了岷县大多数村庄,半个小时之内,岷县的东部地区几乎一片汪洋。

  刘彦眀(甘肃省岷县蒲麻镇红崖村 村民):当时特别紧张,6点左右天马上就黑了,水位越来越高,上面淌的木头,看见水上漂着牛。

  记者:隔了多长时间水就漫上堤坝?

  刘彦眀:10分钟左右。

  解说:石门村的村主任在得知大雨将至山洪快来了的消息后,把孩子一个人留在了家里,自己跑去招呼其他村民撤离。

  王菊芳(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主任):当时那时候我老公公不在家,到县城里面去了,家里面就俺小孩在。

  记者:就有一个小孩啊?她今年多大?

  王菊芳:9月份的话就刚满10岁。

  记者:给她叮嘱什么没有?

  王菊芳:叮嘱让她等着,别乱跑。

  解说:王菊芳没有想到,刚走十几分钟山洪夹带着泥石流就冲了下来。

  记者:是你自己跑的?还是邻居把你叫走的?

  王菊芳的女儿:邻居,他说咏琪赶紧我背你走,你妈马上就来了。

  记者:当时你担心妈妈吗?

  王菊芳的女儿:担心。

  记者:那你担心你怎么办呢?

  王菊芳的女儿:我就喊妈妈。

  记者:在这儿等了多久以后,妈妈过来的看见你?

  王菊芳的女儿:大概两三分钟。

  解说:回忆起当时,无论是孩子还是王菊芳都还非常后怕。但大多数时候,山洪是不给人后怕的机会的。禾陀镇后春生的母亲原本已经逃到了山坡之上,但想起了家里存放着的一辈子的积蓄实在不舍,转头回家。她的家离山坡只有短短五分钟的路途。

  记者:家里放了多少钱?

  后春生:家里可能得有八、十来万,十万差不多,一辈子挣下来的钱。

  记者:把钱也取上了吗?

  后春生: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水下来就冲走了。

  记者:后来你在哪儿发现的母亲呢?

  后春生:就在下面茶埠乡。

  解说:只有短短几分钟,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化为泡影,连母亲都有没了,后春生仅剩下身上的衣服。岷县“5.10”灾害中,有59人丧生或失踪,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数据统计,山洪灾害是我国目前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也是每年所有洪涝灾害中死伤人数最多的一种。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提高了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但是,山洪造成死亡的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在流域面积比较小的丘陵山区的沟道小河,面对山洪难道真的无能为力吗?

  记者:您看中国有一句老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洪水来了我加固这个堤防,修河堤修大坝这种方式是不可行的吗?

  邱瑞田:山丘区的河道往往是比较小的,我们曾经做过一些简单的一些测算,所耗费的资金将是我们现在社会发展的这个水平下将不能承受的。

  解说:每年旱季,小沟道里的水又浅又缓,水利工程性项目诸如堤坝水闸等大多以五年或十年一遇的防洪工程设计施工,但是碰到了近些年这样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一遇的大雨,那些防洪的堤坝几乎就是形同虚设。

  邱瑞田:我们基本上采取了以非工程措施为主、辅以必要的工程设施这么一种手段吧。首先保证人的这种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记者:这个非工程(措施)项目啊,听上去是一个挺专业的名词,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邱瑞田:一个呢就是要完善或者是建立我们的监测预警和预警发布这么一套系统;还有一个体系呢,就是预案人员组织、群测群防。

  解说:2011年,岷县被纳入到全国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试点中去,今年的四次山洪检验了这套系统的操作和效果。根据岷县县政府提供的数据,在岷县“5.10”灾害中,总共倒塌了20000多间民房,但死亡人数却不及倒塌房屋5000多间的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死亡人数的二十五分之一。绝大多数人都在灾害来临之前接到了预警,顺利逃生。

  记者:我旁边这条小河是位于岷县东部的纳纳河,5月10号那天

  上游的强降雨让它汇集了无数小沟道的雨水变得面目狰狞。据测算当时这里最大的流量达到了每秒是420立方米,相当于目前您看到水量的一百多倍,这样强大的水夹杂着泥和石,以每秒4到5米的速度向下游奔去。您可注意到,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这条河的一个弯道,在我的右侧呢,是这条河的堤防,当时强大的洪水和泥石流冲过了堤防,冲到了对面的山脚下,并且掏挖出了一个大的坑洞之后呢,削去了房屋的一角向下游狂奔而去。我现在描述这个全过程,实际上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发生的。根据后来一些逃生者向我们介绍说,他们在逃到高处安全地带以后,也就是十几分钟,有的地方是半个来小时,洪水就来了,时间是非常的急迫,而在这种紧要的关头,他们是否能得到事先的预警?是否能够保障马上撤离?怎么撤?往哪儿撤?这几个问题就成为区分生与死的关键所在。

  解说: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与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地接壤的地方,属于秦岭山地,受气候影响,极易形成多变极端的天气,而山地的土层较薄,砂砾和风化岩石裸露,自然条件导致了这里灾害频发,以至于当地人有十年九灾的说法。虽然灾难年年有,可今年5月10号的那场山洪依然让这多灾地方的人们心有余悸。石门村是5月10日那场灾害的重灾区,石寿芳是这个村的支部书记。

  记者: “5.10”那天这河水有多大?

  石寿芳(中共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支部 书记):基本上从上面冲下来,全部都进了这边,大多数的民房了。

  记者:漫到旁边房子那边去了是吧?

  石寿芳:对。

  记者:没到房子有多高啊?

  石寿芳:有一米多。

  记者:一米多啊。过去这有没有桥啊?我看这里两边都有村民啊。

  石寿芳:这边是一个大桥。

  记者:这就是过去桥墩的地方啊?

  石寿芳:桥墩。

  记者:完全被冲了?

  石寿芳:完全冲了,这个桥在“5.10”晚上就没有桥了。

  记者:这是临时搭起来的三根木头啊?

  石寿芳:对,临时搭的。

  记者:那现在你们过河只能这么过了。

  石寿芳:一般来说,车就从下面走了。你们还过不过来?

  记者:没问题,没问题。

  解说:田建中家就建在纳纳河边上,几个月过去了,山洪泥石流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记者:这个一百年的大粗树,我估计那天泥石流来了没问题,它顶住了。

  田建中(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能顶住。

  记者:但是我看你这块就是乱七八糟的,本来这是什么呀?

  田建中:本来是三间房子。

  记者:本来是个房子啊?那不就全冲塌了吗?

  田建中:全冲塌了。

  解说:田建中今年年初新盖的三间房全部被冲毁了,值得庆幸的是,一家四口没有一个人伤亡,他们所在的石门村一千多人没有一个人员伤亡。这样的结果正是受益于岷县第一次使用的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非工程措施的预警平台和防治预案。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非工程措施项目中,降雨量是预警监测的主要指标。

  在西江镇长青村的一户村民家的屋顶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装置——它被称作简易雨量站。当它搜集到的雨量达到每小时40毫米时会发出逃生的警示。这样的雨量站通常被装在偏远的通讯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用于即使在停电和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也能提醒村民及时逃生,比这个雨量站更重要的是这种被称作自动雨量站的装置。

  记者:您现在看到这个是一个自动的雨量站,它一般选址是设在一个小流域中心靠上游的位置,因为设在这样的位置呢,是更能真实的展现这一个区域降雨的真实的情况,而它监测到的降雨量会实时传输到位于岷县的县级的预警平台,在整个岷县类似这样的自动雨量站目前是有85个。

  解说:自动雨量站把搜集到的雨量数据通过移动公网直接传输出去。县里的预警平台实时监测每个自动雨量站收集的数据,一旦数值达27毫米,就立刻启动山洪防治应急预案。记者在这个平台上看到了8月16日当天的雨量监测记录。

  记者:8月16号那天,当时平台怎么记录的呢?

  马龙强(甘肃省岷县水务局):最早开始,当时降雨最大的是茶固滩,5点多降雨从6点以后,6点到7点之间。

  记者:一个小时下了37.4毫米。

  马龙强:这就是说肯定超过我们的27毫米警戒数据。

  记者:已经超过警戒数据10毫米了,这种情况下,假如说它超过警戒雨量27毫米,那一瞬间它会起什么作用?有什么反应?

  马龙强:数据库如果收集到如果超过27的时候,我们这个平台上,地图这儿就会弹出窗口,有一个水雨情预警站点列表,会显示哪个乡镇的哪个点,雨量达到多少,一小时雨量达到多少,超过临界值多少,需要预警;然后这个地图上会在相应的地点,有一个红色闪烁的预警标志,发出声光报警,显示产生预警了。

  记者:怎么通知到对方呢?怎么通知当地?

  马龙强:平台会自动给相关的防汛责任人员、预警人员发布一个内部的预警短信。

  记者:发布什么样的短信?

  马龙强:提醒他这个站点雨量已经超过了警戒雨量值。需要对站点下游的群众站点做好危险区群众的转移准备,这就是短信内容,先提示站点的雨量是多少。

  记者:这是超过警戒雨量发的第一个短信吗?

  马龙强:对,第一个内部的。

  解说:从监测到预警是一个需要无缝衔接的过程,监测预警平台接受到数据的第一时间,就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把信息传递出去。在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里,规定了每个村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预警信息员,上通下达并且协助撤离工作,短信就是发给所有乡镇、村一级的管理人员和预警信息员们的,这叫内部预警。

  5月10日那天,当上游的雨量超过了27毫米的时候,纳纳河下游石门村村长王菊芳也收到了要求做好撤离准备的短信。

  记者:当时你怎么办呢?

  王菊芳:当时就用村上喇叭给村上大家通知了一下。

  解说:预警员们一旦接到信息就要迅速再往下传递。王菊芳是岷县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预警信息员,按规定她要通过村里的广播站把预警信息告诉村民,这叫外部预警。

  记者:那是怎么广播的?

  王菊芳:就在这里。

  记者:就在这个地方啊?通过什么方式去广播吗?

  王菊芳:通过我的电话。

  解说:在这套系统里只要发一条短信,短信内容就可以自动变成语音,通过广播告知全村人,简单、方便。

  记者:雨量超过多少毫米的时候,就必须要求群众马上转移?

  马龙强:这就是我们那个危险雨量值,目前确定的是40毫米。

  解说:每小时降雨量27毫米,是发布黄色预警的标准,而每小时降雨量达到40毫米的时候,预警级别就提高到红色预警的级别,这意味着所有人员要马上撤离。在西江镇党委书记张德泽的手机里,至今还存着8月16日那天的撤离短信。

  记者:我知道咱们从县里的预警平台来看呢,一旦发出预警的话,它是直接把这个消息就通知到村里边的基层的预警员了,那么在中间的这个乡这一层,你们是发挥什么作用呢?

  张德泽(甘肃省岷县西江镇党委书记):我们就是把这个信息来转发

  转发的同时,我们就怕有些信息员还有村上干部留有死角,比如电话不通,信息接受不上,这些死角我们通过飞信再发一次,在通过办公室电话通知一次,确保在全乡范围内预警信息发布不留任何死角。

  解说:5月10日当上游雨量超过每小时40毫米,达到撤离标准的时候,禾驼乡石门村的村支书石寿芳接到乡里的电话和县里的短信。

  石寿芳(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支部书记):有大雨来了,就是马上撤离。

  解说:与此同时县里的预警平台,还在自动做着另一项工作。

  马龙强:如果达到40或者需要转移的时候,我们就要马上启动外部的预警,启动98个预警站点,发布预警广播。

  记者:短信发过去的同时变成语音自动播放出来?

  马龙强:通过广播播放出来。

  记者:这是预警系统的语音报警器,就是通过它广播出去的吗?

  石寿芳:对,就是,雨量达到多少毫米就会自动报警。

  记者:自动报警,您能听到吗?通过它播出去,大喇叭播出去?

  石寿芳:能听到,通过4个喇叭同时报警。

  记者:播的什么内容?

  石寿芳:播的是雨有多大,尽快撤离这句话。

  解说:由于当时上游已经出现山洪,通讯传输受到了一定影响,村支书石寿芳担心村民听不见,于是给村主任王菊芳打了电话,让她立刻再次广播,全村人必须马上逃生。

  王菊芳:这一次我用(手机传输)预警喇叭的时候,我发现信号不太好。

  记者:你的意思就是说用手机再广播的时候,信号不太好了?

  王菊芳:就是天色很黑,已经有影响,不太响。我就到这里,我们这里不是有座桥,跑过去。

  解说:石菊芳丢下孩子,跑到河对岸的广播站把县里要求马上撤离的信息告诉了村民。

  记者:我有一种担心,因为我看你电线杆子都被冲倒了,那这样的话,万一就是断了电以后,这个系统它怎么能发挥作用呢?

  石寿芳:我们村上有铜锣手摇报警器,还是可以的口里吹的哨子,大家就,我们村干部、还有预警员,当时就雨里喊让大家撤离。

  解说:王菊芳跑去广播站广播的时候正好是晚饭时间,大雨还没有来到石门村,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一场灾难即将来临。

  记者:当时你们家正在干什么?

  田建中(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正在做饭。

  记者:那听到广播以后马上停下手里的活,马上就撤了吗?

  田建中:没有,那时候也不知有那么大的水。

  记者:那你们相信不相信,说现在让你们撤?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1:不相信。雨水那么小以前没淹过。

  记者:还不相信呢?那时候她喊让你们撤,有人撤吗?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1:没有。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2:没有人撤,没有人相信,没淹过,我们这儿水没淹过,人不相信。

  解说:直到田建中发现门前小河里的水马上就要漫过了堤岸,信息员们的手摇报警器和铜锣声响遍了村庄,才突然意识到灾难就在眼前。

  田建中:我出去看一下,不行,我们出来的时候,我们的村书记就在下面村子口那边组织人转移。

  记者:当时你觉得有必要跑吗?

  田建中:那时候我看也有一点害怕了,也没见过那么大的水,自古以来也没有那么大。

  记者:老父亲今年多大了?

  田建中:77了。

  记者:当时老爸愿意去吗?愿意跑到外边去吗?

  田建中:他不愿意跑。

  记者:他怎么说的当时?

  田建中:他说没那么大的水,自古以来活了77,他没有见过那么大的水。

  解说:不想跑的老人还不止田建中的父亲。

  记者:多大岁数了今年?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我85岁了,我说有大水你们就跑,把我淌走就行了,我也不希望跑,我希望有大水把我淌掉就好了,我淌走了给儿子没负担了。

  田建中:我生气了,把我父亲给骂了。

  记者:骂你父亲啊?

  田建中:他不走我没办法。

  记者:那你骂什么啊?

  田建中:我说你如果你淌走,我是救你呢,还是不救你呢?如果我救你的话,不可能一个人,就是两个人。

  记者:那然后你说完以后,他就答应走了?

  田建中:对,最后我就拉着人就上去了。

  解说:大多数老人都被孩子连拉带拽地转移了,这个时候所有的预警信息员都在满村奔跑。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喊嘛,这时候就是主任喊。

  记者:那主任是拿着什么喊?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拿个喇叭。

  记者:你在喇叭里面喊,她嗓门大不大呀?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嗓门大,高音喇叭的声音大,高音喇叭。

  经济组:那她喊的是什么呀当时?

  甘肃省岷县禾驼乡石门村 村民:大暴雨。

  记者:过了河那片是你管的?

  王菊芳:对。

  记者:你管有几户?

  王菊芳:我管大约有二十八、九户吧。

  记者:你挨家挨户敲门吗?

  王菊芳:那时候还有一个年青人,我就是让他也喊,帮忙。

  记者:每家都要问到吗?

  王菊芳:几乎就是每家都问到。

  解说:在山洪泥石流到来的时候,洪水迅速漫过堤岸,山谷里瓮声一片,广播喇叭失去了作用,只有依靠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给各个村预警员配备的手摇报警器铜锣小喇叭,当红崖村的预警员刘彦眀敲着铜锣满村狂奔的时候,许多村民还呆在家里。

  刘彦眀:挨家挨户搜的时候,那时候人都吓傻了,喊他们不管用,只有挨家挨户去搜,找见一个人只有往高处背。

  记者:当时你敲某一户人家的时候,他们都躲在哪儿在家里边?

  刘彦眀:大多数都在柜,在家具上面。

  记者:你们把整条街都敲了个遍吗?

  刘彦眀:敲了个遍,挨家挨户搜。

  记者:最后你敲完一遍,你发现还有人留在里面吗?

  刘彦眀:有,我们总共是背出去了四个人。

  记者:背的是什么人?他们自己不能走吗?

  刘彦眀:全是岁数大的,有60多岁的、70多岁的,像街那边我背的老头,现在就是70多岁。

  解说:去年冬天和今年的春天,岷县都组织过预警员的培训。什么时候预警,怎么预警,怎么撤离人员,怎么使用各种设备,预警信息员必须烂熟于心,更重要的是这些预警员必须是热心肠。

  记者:你们村预警员总共有几个?

  刘彦眀:我们预警员总共四个。

  记者:那你当时自己有这个志愿吗?还是因为什么原因?什么样一个机缘巧合,你就当上了?

  刘彦眀:说个实在话,当时我就是这地方乐意帮助的人,当时就说我可以,岁数又小,当个预警员可以的,他说你愿意不愿意干,我说愿意干,他说这个没有什么好报酬,没有也那个不要紧。

  记者:从全县来讲,预警信息员大概有多少人?

  王发正(甘肃省岷县 副县长):全县现在大概1800多名信息员。

  记者:是怎么分布的?

  王发正:每个自然村一名。

  记者:每个自然村一名。

  王发正:一名,至少一名。

  记者:一般来说一个自然村会有多少人口?

  王发正:像小的自然村,可能就十几户,多的可能一百多户,两百多户的都有,比如说比较大的自然村,分为两个小村,两个信息员。

  解说:在预警平台的调动下,终于为人们在山洪来临之前抢到了宝贵的逃生时间。可是成千上万的人员撤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哪里逃?很多人一起逃生的话会不会出现踩踏拥挤?这些在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的预案里都有涉及。

  汛期来临之前,岷县防汛指挥部给每家每户发放了年历形式的宣传画,用漫画的方式告知村民们逃生的各种注意事项。在村庄里,记者也随处可见逃生的指示路标。

  记者:那天你们躲在哪?

  田建中:我们跑上来就在这。

  记者:这个地方啊,当时怎么站在这来了呢?

  田建中:这里地形高。

  记者:当时这儿站了多少人?

  田建中:这些两面可能站了100多人。

  记者:这么窄窄一条就站了100多人?

  田建中:还有那边,这两边全是人。

  解说:石门村一共有四个自然村,其中一个自然村的人都在这里躲过了5月10日的那场灾难。

  记者:在这儿看得见你们家吗?

  田建中:能看见。

  记者:在哪个位置?

  田建中:有一棵大树的那儿,房顶上面有个电视锅,我一开始站在这里看,看不见我的那新修的房子,看不见,我说唉,那水已经(把房子)冲走了,几年打工挣的钱,今年修的房子,就让水冲走了。

  田建中的妻子:一分都不剩全都冲走了。

  记者:是吧,当时你俩都什么反应啊?

  田建中的妻子:哭了嘛。

  记者:你自己呢?

  田建中:怎么不哭,我几年攒的钱,修的房子就让水冲走了。

  记者:好在是命都保住了。

  田建中:就是命保住了。

  解说:岷县“5.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有十八个乡镇受灾,但是由于实施了山洪防治的非工程措施项目,安全转移了近30000人。

  王发正:这次是百年不遇的灾情,死亡和失踪的总共59个人,尽管我们感觉到很痛惜,但是就这个灾情来讲,我们觉得这次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这个预警系统或者说没有这种提前告知的这种情况的话,可能情况比这糟糕得多,严重得多。我们全县倒塌房屋和严重受损的房屋是20000多间左右,那么我们想一想,这个20000多间房子里当时有多少人?如果我们不撤离的话,这个(后果)不可想象。

  解说:从2010年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以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非工程措施项目已经在全国开始实施。

  记者:非工程型的这个山洪预警系统,它也是刚刚开始不久,时间不长,那么目前这个预警系统到了哪一步了?

  邱瑞田:那么从目前来看呢,国家补贴地方,已经在全国的1100个县实施了这个山洪灾害的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工作。

  解说:工作虽然已经在全国铺开,在今年汛期挽救了许多生命,但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依然有待完善。

  每小时降雨量40毫米是岷县山洪预警的红色预警的警戒线,也就是到当自动雨量监测点传到县预警平台的数据超过每小时雨量40毫米的时候,指挥部下达撤离的命令。而记者采访时发现,在8月16日的预警中出现了例外,当西江镇长青村的村支书刘光辉接到要求撤离的命令的时候,实际上县里预警平台上的雨量监测数据还没有到40毫米,也没有到红色预警的数值。

  记者:还没有到40毫米的时候,你们就要求群众撤离,当时出于什么想法?

  王发正:尽管比如说西江这个时候是30多毫米,但是降雨量非常快,如果我们等到40毫米可能就来不及了。

  记者:那后来事实证明西江镇,这一带的确发生较大规模的洪水了吗?

  王发正:是,大规模的,所有的乡都是40毫米这也不是太科学。

  解说:根据专家介绍真正准确地测定预警指标在国际上也是个比较难的课题,仅仅在岷县,每座山的土壤饱和度、土层结构、地形地势都不一样,而要测定一个地区相对科学的预警指标,不仅需要对这些地区常年数据进行分析,还需要当地有关部门灵活掌握一定的测算的规则,所以,它不仅需要规划制定部门提供相对可靠的基础数据,对县级的科技力量也是一个考验。

  郭良(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在这方面我们这两年也发现问题比较大,在十二五规划里面已经把这个预警指标的分析确定作为一项专项工作了。

  解说:山洪来时,通讯和电力线路往往在瞬间就被冲毁,怎么保证信息的通畅是有效预警的关键。

  石寿芳:水到这的时候,已经电也没有,通信电话也不成了,全部中断了,这套系统用不上了。

  郭良:对一些监测预警,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依靠公网通讯来进行监测,但是公网通讯本身的防洪标准也就是25年到30年一遇,像“5.10”超百年一遇的降雨量,造成通讯中断,将来呢一个是要在一些重点地方建一些卫星通讯提高保障率,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观测,利用降雨和成灾中间这个时间间隔来做好预警转移的工作。

  解说:岷县是山地县,地形、气候和地表状态都比较容易形成山洪泥石流,而由于平地面积太小,岷县人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山谷河边,一旦爆发山洪,人们生活的地方都是它的必经之路。

  现在岷县十八个乡镇都在进行灾后重建,房屋建在什么地方,河岸堤防建成什么样的标准,成了灾后所有人关心的话题。

  记者:你们家本来是住在哪儿的呀?

  甘肃省岷县蒲麻镇红崖村 村民:下面,河下面。

  记者:以前其实你们家那个地方离河堤就特别近?

  甘肃省岷县蒲麻镇红崖村 村民:就是河边。

  记者:你现在我看也不远,离河堤,河边上。

  甘肃省岷县蒲麻镇红崖村 村民:政府修坝呢,修上坝就好了,这个地位你看站得高一点,修了坝能防住这个小河水。

  记者:离河道这么近有担心吗?

  甘肃省岷县蒲麻镇红崖村 村民:有啥担心,现在没办法,你看这个整个村子都在河边,你看嘛。

  记者:没有别的地儿吗?

  甘肃省岷县蒲麻镇红崖村 村民:没有这么大的地方,这个地方两面是山,没办法。

  记者:这条蒲麻河在5月10号,让位于下游的红崖村等村庄成为整个岷县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你看原来是一个天然河道,就意味着洪水来的时候,它们会迅速向两边冲击,而就在这一边,距离河道也就是几十米远的地方,红崖村的灾后重建房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这样的选址是否离河道太近了?离河道保持多远距离才是合适的?这样一个发问,对于山地面积占了近90%的岷县人来说,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难以轻易回答的问题。太近了心里不踏实,太远了也许安全,但是没有地方。所以接下来的问题是,当房屋不得不建在这里的时候,到底用什么来保障他们的安全?

  甘肃省岷县蒲麻镇红崖村 村民:现在你看地基扎得高,安全可能不成问题。

  记者:现在地基有多高呢?告诉我。

  甘肃省岷县蒲麻镇红崖村 村民:3.23米。

  记者:3.23米是吧。

  甘肃省岷县蒲麻镇红崖村 村民:3.23米,算下面都有3.6米。

  记者:其实呢,这一次碰到的这种大的山洪泥石流,它是75年一遇的。按理说,人们说要是有一种心理期待的话,应该是希望能够扛过这种灾难的话,心里才更踏实,做不到吗?

  郭良:当然我们工程治理的标准越高的话肯定是越安全,工程治理的标准高,那么它本身占压的土地,拓宽河道就会占很大的面积。

  记者:人就干脆没地方待了?

  郭良:对,没地方建房了。

  记者:所以那样的安全标准可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郭良:对,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记者:那您就现在这个情况来说,它几乎贴着河边,修的这个房子要说距离的话可能也就是两三米的距离。

  郭良:这个洪水的通道如果留够一定标准的话,我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当然还要加强监测预警、预报,遇到超标准洪水的时候要及时地转移和撤离。

  解说:记者调查时发现,在山区建房依山傍水,除了要尽可能地防范河道洪水,还应尽量科学地利用山体。

  村民:这是在原址的基础上建成的。

  记者:哎呀,这可挨的够近的,后边的土崖我看得有有10米吗?看着。

  村民:差不多吧。

  记者:你看离这个房子也就一米多啊?一米多,肯定不到两米,一米多,没有两米,这家家户户在这建房都是挨得这么近吗?

  村民:就是的有一半农户,他是根据他院子的大小,他的院子大了他就往前盖,他的院子太小就往后盖。

  解说:房主告诉记者,8月16日那天,后山墙差点儿就压了下来。

  记者: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建房的居住方式呢?

  郭良:这个总体上说,这个山区它的建房平地非常少,它就选择一些缓坡地方,就说半填半挖,拓出来一块平地构建房屋。

  记者:但是我们也明显看到,一旦暴雨来临的时候,它的确潜藏着一种危险。

  郭良:对。

  记者:那么作为专家,如果要让你给一个建议的话,你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建议呢?

  郭良:一个就是说,尽量地选择坡度比较缓的地方建房,如果是在这个陡坡下的话,对坡上不稳定的山坡要进行一些削坡减载。

  记者:削坡减载怎么解释?

  郭良:就是说把这个比较陡的部分给它放缓,把这个陡坡变成缓坡;第二个就是要加强监测预警。

  记者:到目前为止,你们曾经从中汲取过哪些经验和教训?然后已经在过程当中加以改进的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邱瑞田:要想做好山洪灾害防御这件工作,实际上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它涉及的面太大,各地的条件差异又很大也比较复杂,同时涉及到我们基层的防御工作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的监测预警这套系统,这个平台是放在县一级的,县一级无论从人员的保障和技术条件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弱一些。那么怎么维护好这套系统,让它能够运行下去,能够长期发挥作用也是我们面临严峻的一个问题。

  记者:每一场灾难过后,人们都会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中国人管这种智慧叫作亡羊补牢。不管是拓宽河道、加固河堤,还是抬高房基,这几种亡羊补牢的办法都是一种事后补救,让今后更安全。而实际上一面铜锣、一个喇叭、几个短信、几声呼喊也可能成为一道安全屏障,把功夫下在灾难来临之前,它同样是一种智慧,我们管它叫未雨绸缪。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