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大学生村官石磊:人生从乡间起步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 石磊
2008年,我从清华大学毕业后,经江苏省委组织部选聘为大学生村官,现任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西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的培养下,我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大学生村官,今年5月我又光荣地当选了党的十八大代表。4年的村官生涯,不仅磨砺了我,也让我汲取了营养、增长了才干。
只有坚持从小事做起,才能转变角色、真正融入基层
一直以来,始终有人在问我为什么从清华毕业后要选择村官这条路。确实,当初毕业时,我所在的宿舍一共8位同学,3位出国深造,2位去中科院读研,另2位到外企和国企,只有我是“非主流”。其实当时的想法特别简单,追求理想比物质待遇更重要,到农村当村官很有意义,我就报名了。
我的第一站是栖霞街道石埠桥村,这是南京市最早的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村里的老书记在书记岗位上干了30多年,是我走出校园的第一个人生导师。刚到村里的我,日常接触到的无非就是宣传政策、管理远程教育站点、组织文化活动、整理工作资料等等,说白了,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我茫然了:天天干这些,一点技术含量没有,怎么去实现人生价值?
这个时候,有两件小事改变了我的想法。有一次老书记让我去查当天的长江水位,我给下关水文站打电话,问了半天,对方就是不肯说,老书记接过电话,三句两句就问出来了。我感到,自己这个大学生,连电话都不会打,这不就是眼高手低吗?还有一次,村里维修一条公路,沿线企业照例要分摊费用,我负责其中的一家石化企业,最后期限到了,别人都完成了任务,就我“交了白卷”。从此以后,我对身边这些土生土长的村干部有了重新的认识,他们可能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但村里的事情基本都能做好。这就是本事!不掌握这些本事,就是清华学子也当不好“芝麻村官”。由此,我认识到,农村是一所社会大学,我们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学起、做起。
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我进农户、到田头、下车间,把一件件琐碎小事的磨炼变成有效的工作积累。业余时间,我给村里的不少孩子做过家教,给村民修过电脑,跟厂里的师傅一起分析机械故障。正是这些平凡工作的磨炼,让我变得更踏实、更有耐心,这是我村官路上的第一个收获。
只有敢于向困难挑战,才能增强本领、提升才干
2010年6月,我报名参加了西花村党支部书记的公推直选,并高票当选。与石埠桥村这个南京市“百强村”相比,西花村集体经济很落后,全村集体经济主要靠一家只有26名员工的小物业公司勉强维持。全村1200多人口中,近一半都属于失地农民,就业压力大,社会矛盾多。
经过调研,我和班子成员提出了扩大西花物业公司规模,用服务换收入的发展思路。2010年夏天,我们抓住了电厂扩建的机遇,把厂内的大部分物业业务进行整合。为了争取厂方的支持,半年多的时间,我几乎天天往厂里跑。最后,我们终于签下了合同,西花物业公司的业务额从原先的82万元增加到近400万元,员工从26人增长到150多人。随着西花物业品牌的打响,这两年我们承接了开发区内不少绿化管养、道路保洁、基建工程等业务,集体收入从50万元增加到近200万元。
我担任西花村支部书记之后,由于年龄轻、资历浅,一些人的担忧、质疑甚至轻视也随之而来。为此,我首先明确工作纪律,自己带头执行;其次是严格检查落实,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最后是关心班子成员的思想状态和实际困难,让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干事创业上。
通过这些举措,村干部和村民们逐渐接受了我这位新书记,对我“文弱书生”的看法也有了彻底改变,有的村民还亲切地叫我“小石头”。
只有一切为村民着想,才能染牢底色、赢得群众信任
民生连着民心,基层组织要得民心、村干部要得到群众认可,关键还是要多做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为了更多地了解群众的所急所需,我创办了《西花村社区月度工作简报》,建立了手机短信互动平台。还为村里投资10万元,修建了路灯和摄像头;为每户村民提供80吨的免费用水; 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100元尊老金;对考上大学的孩子,给予奖励。
正是这些点滴小事,使我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现在我到村民小组开会的时候,大家会鸦雀无声听我讲话,甚至有人讲:我们相信你,就认你说的话。这份信任是甜蜜蜜的,同时也是沉甸甸的。
村官职务小,干事舞台大。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坚定信念,保持村官本色,用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向党组织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