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与中国(4):从美对华民意看总统大选
2012年11月03日13:31
来源:中国网
作者:王晓萌
编者按: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如火如荼地进行,且不论结果如何,中国话题一直是大选期间的必选项,对华关系也是美国未来领导人需要审慎处理的首要问题之一。透视美国大选中的“中国牌”,虽常规却有不可忽视的战略价值。对美国而言,中国的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美国“假想敌”的传统使中国成为靶子的命运不可避免。中国网独家策划“美国大选与中国”系列稿件,今日发布“从美国对华民意看总统大选”。
2012年的美国总统选战,中国议题再度成为两党候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竞相攻击的焦点问题。表面上看,攻击中国似乎很容易顺利成章地拉拢更多选民的选票,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民众对中国充满敌意?美国民众对华态度和立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大选的结果?美国对华民意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对此,中国网对长期研究中美关系的外交学院教授熊志勇进行了独家采访。
美国民意整体上对中美关系持肯定态度,普遍希望与中国发展更密切关系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早些时候与中国日报美国版联合进行了一项调查,这项调查是分别针对美国普通成年人和舆论领袖(包括官员、思想库负责人、媒体人员、公司负责人和大学老师)进行的。这两类人中75%以上都认为中美关系是友好的;71%的普通成年人和85%的舆论领袖认为中美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与中国在经济、文教和政治外交等领域加强合作的人所占比例从63%上升到78%;81%以上的人认为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对美国是好事。这说明美国民意从整体上对中美关系持肯定的态度,普遍希望与中国发展更密切的关系。
熊志勇认为,上述这些民意测验的数据是分析民意的基本参考数据。在他看来,美国大多数公众还是认可中美关系的,希望两国实现全面合作。他举例说,中美之间虽然存在着经济上的贸易、人民币、汇率等各种纠纷,但每个美国人心里都清楚的是,他们现如今的丰富物质生活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发展,甚至对于美国富人来说,他们从中获取的利益更大,所以美国人还是期待与中国和平共处。
美国人视中国为敌人的语境和美国人视伊朗为敌人的语境完全不同,它视后者就是狭义上的安全威胁。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提高对美国人来说并不构成现实的安全威胁,美国人从中国发展中仍然是获益的。
从政治角度看,中美虽然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政治制度,但普通美国民众并没有把这种差异当成主要障碍,他们更多集中关心的是一些具体的政治问题。如中美两国看法有较大的差距的人权问题、台湾问题、涉藏问题。对这三个问题表示非常关心的人的比例,在舆论领袖中分别为54%、28%和33%;在普通成年人中分别为38%、19%和22%。然而,这些问题是历史沿袭下来,是存在于中美两国之间的长期问题,没有证据说明是由于美国人现在比过去对这些问题更为关心。
从经济角度看,情况有些变化。过去美国多数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是好事。但2012年发表的调查结果中,61%的舆论领袖仍然认为是好事,但普通成年人中只有45%的人看好,而认为是坏事的人比例达到48%,取得多数。造成这种负面看法的原因是美国人普遍对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满,这种看法在舆论领袖中高达78%,在普通人中达到66%。美国对中国产品质量不满的现象有所好转,现如今,认为中国产品质量不好的人基本维持在17%以下,绝大多数人认为质量或者一般或者挺好。在调查中,48%的舆论领袖认为中美贸易严重不平衡的原因在于中国货币,超出了普通人42%的比例。
美国对华民意今年出现短期逆转,但并不影响中美关系整体乐观趋势
中美建交始于70年代,当时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总体上仍然是负面的,这个基本面与五六十年代的情况没有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的看法与不好的看法差距在不断缩小,到2011年二者已经非常接近。然而,从2011-2012年这一阶段的数据分析来看,情况有所变化。对中国持好看法的人从2011年的47%下降到41%,同时,对中国持不好看法的人上升到56%。当美国民众面对“世界上哪个国家是美国最大的敌人?”的问题,中国从2011年与朝鲜并列第二,上升为今年的第二,仅次于伊朗。而这一时期,恰好是奥巴马当政时期。
2009年,奥巴马上任初始,美国与中国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奥巴马任期的前两三年,美国民众对华态度整体显示出积极状态,可以说,在奥巴马任期的最后阶段,美国对华民意才出现了短期的悲观。熊志勇认为,造成这种逆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美国普通民众担心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大。调查数据显示,60%以上的人都认为中国影响力增大是坏事。美国人有强烈的“世界第一”的情结,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扩展美国的军事实力,传播美国的价值观。近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力不从心的形势下,中国这一新兴国家的快速发展与美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多数美国民众认为,崛起的中国注定会对其国际地位形成挑战,有高达42%以上被调查者认为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领导国,而只有低于35%的人认为不会,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在经济领域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领导国。
二、中国军力的迅速增长。从调查对象来看,60%的舆论领袖和51%的普通成年人都认为中国军力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在中东地区得到喘息之后,将大部分军事防卫重点转移到了亚太地区,加强了与日本、韩国等传统防卫伙伴的安全战略合作,加强与菲律宾、印度等国的军事交流。
三、两国缺乏互信。美国民众列出了妨碍两国形成紧密关系的主要障碍首先是缺乏互信,其他障碍基本先后为:对自然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误解和中国在亚洲影响力的增长。
然而,作为长期研究中美关系的学者,熊志勇肯定地说:“中美关系出现逆转现象只是发展趋势不稳定的体现,中美关系的前景可以说是乐观的。”
民意对美国政策决策影响十分有限,中国问题在大选时不可避免
针对美国对华民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大选的问题,熊志勇指出,在大选背景下,两党候选人在辩论中提到中国议题是很自然的,因为双方都想在这个问题上从民众那里拉拢选票。总统辩论讨论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大多数人关心的贸易问题,而谈到贸易,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中国。
熊志勇表示,美国公众多数人还是想搞好与中国的关系,而候选人自己或直接或间接地也与中国有关联。他们清楚这个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都比较好地把握了民意的尺度。奥巴马是当政者,他需要中国的合作,肯定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得罪中国。罗姆尼也看好中国市场,不会轻易地抛弃的。熊志勇认为,民意本身不是一种理性思维的反映,而民意调查的结果往往也仅反映出一种一时的情绪。美国民意调查最初是为了判断总统大选结果,但历史上几乎没有做对判断的时候。
因为民意调查的上述特点,熊志勇表示,民意对美国政策决策的影响十分有限。一般来说,民意在总统和议员选举时影响比较大,因为它会在投票时表现出来,而对当政者的影响较小,因为当政者得更多考虑现实需要。对国内政策,特别是涉及民生的政策,民意影响比较大,因为大家关切;对国际问题,特别是国家关系问题,影响比较小,因为美国公众对国际问题了解比较少。
美国人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只是二者尚缺乏互信。另外,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没有达到预期的速度,中国作为一个替罪羊自然会出现在美国总统大选的辩论中。若今年不能有更快的好转,贸易问题及相关的货币问题明年又会成为保持中美关系稳定的一大障碍。
“中国生产”的标志在美国无处不见,美国人对中国的关心无法避免。无论在贸易问题,还是人权问题,美国公众关注度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当局需要做一些事情来满足公众的关切,新政府上台更是如此。所以,新政府在头一两年同中方磨擦比较多。熊志勇分析称,明年若仍是奥巴马当政,中美关系会比较稳定,但不排斥在台湾问题和涉藏问题上会有些磨擦。若罗姆尼上台,磨擦则是肯定的,不仅在贸易上,而且售台武器上都会有所动作。(记者 王晓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