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11月6日电 题:西安顺城巷的古今“穿越”
中新社记者 冽玮 张一辰
巍巍古城墙,粼粼护城河。西安交大人文学院教授李雅宜坐在西安顺城巷的城墙根,倾听自乐班艺人们演绎的秦腔折子戏,不时合着调子以指击节。
“在顺城巷容易入戏,一砖一瓦让我能触摸到真实的历史。”李雅宜说,她经常带着学生穿城而过,沿着城墙根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西安城墙自公元1378年建成,至今60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喜欢现场教学的李雅宜笑称,行走在城墙根,就是一幕“穿越”历史剧再现,随着一声“开城门喽”的吆喝,吊桥降落,将士列队出迎……
作为当地政府所提出“皇城复兴计划”的一部分,西安顺城巷改造工程2004年启动,以“唐”为时间坐标,力求复兴自周以来直至明清、贯穿近现代城市历史的完整链条。
在生长于顺城巷一座普通院落的张斌老人眼里,顺城巷承载的是孩提时代的苦涩记忆。上世纪50年代,城墙年久失修,岌岌可危,护城河淤塞不通,臭气熏天。“城墙根下居住的大多是棚户,以收废品为生,环境卫生脏、乱、差。”
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仲立而言,致力于古遗址的保护,是其职责所在。他告诉中新社记者,城墙存废之争的白热化,源于“大跃进”和“深挖洞,广积粮”政治运动,当时城墙命悬一线,在许多文物工作者据理力争下,方幸免于难。
1983年至1999年,西安累计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对城墙进行保护维修。全面修复了城墙墙体,疏通护城河,改造建成60.78万平方米的环城绿化带。
西安市规划局副局长孙震海介绍,经过综合整治保护,顺城巷的历史文化魅力得到更全面展示,同时也成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顺城巷青石小径,集中了风格迥异的酒吧、茶秀、咖啡屋,更有一些秦腔或相声曲艺社,院门半掩静待听客到访。
5年前,摆在艺校毕业生苗阜面前的唯一出路,是去剧团跑“龙套”,每天挣份子钱。为他打开幸运之门的是顺城巷,在这里,他成为陕西青年曲艺社班主,凭借网络语、流行语、时事新闻乃至微博趣闻在新编相声里巧妙穿插,上演了一出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顺城巷“老”与“新”的混搭风格也吸引海外游客纷至沓来。寄宿于青年旅舍的美国游客凯文发微博称,在顺城巷可以了解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可品尝来自家乡的美酒与咖啡,这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很奇妙。
“顺城巷引入现代化体验式商业理念,对传统产业进行包装和升级,除了承载着文化积淀外,更形成了主要面向外宾、白领、时尚人群和成功人士的消费场所。”顺城巷一间茶社的经营者透露。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古斯塔夫·阿罗兹认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快速的经济发展、广阔的地域、庞大的人口数量、频繁的人口迁移等等,都为保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但是,中国在发展经济中做到了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