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党把政府自身的改革放在了重要位置。
回顾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到“建设服务型政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转变政府职能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聚焦政府改革的生动实践,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到“大部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正确界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
不断的自我改革创新,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更全面、更科学,管理社会更公平、更合理,努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依法行政,从“个人意志”到“法治权威”
2003年以来,国务院共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66件,制定行政法规246部
曾几何时,“大盖帽,满街跑,这个罚完,那个到”这一顺口溜在百姓中相传。湖南省率先发布《公安交警部门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全面细化和界定了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的裁量权基准,严格禁止“顶格罚款”、“放水养鱼”等行为。
曾几何时,“红头文件”过多、过滥甚至出现“打架”现象。四川省探索实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由政府法制部门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明确规定没有“统一编码”的规范性文件不得发布。
曾几何时,百姓在解决行政纠纷时,往往“信访不信法”。黑龙江省试点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试点,推行“三集中一分别”模式(市政府集中受理、集中调查、集中决议,最终以各法定复议机关的名义分别作出复议决定),把行政复议打造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只有树立责任意识,增强服务理念,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才能实现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权力得以有效规范和约束,才能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十八大代表、河南省三门峡市市长杨树平说。
走向法治,已是共识,更是行动。自2004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来,一步一个脚印,党和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04年,狠抓《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
2005年,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2006年,狠抓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和行政复议工作;
2007年,加快推进基层依法行政工作;
……
2010年,颁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法行政再提速。
一个以为民谋幸福为己任的政府正经历“法治之变”:
有法必依。自2003年以来,国务院共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66件,制定行政法规246部,“合不合法”已成为行政执法者的口头禅。
执法必严。全国有30个省区市的省级部门和市级部门基本完成了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工作,梳理并向社会公布了“权力清单”,行政执法者“不可越雷池一步”。
违法必究。量化评议考核、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并且废止了一批职责交叉或者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执法依据,行政执法者戴上了“紧箍咒”。
简政放权,从“司令员”到“服务员”
10年来,国务院经过5次清理,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
“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认定权需转移给中介组织,导游证、食品生产许可证核发下放给地级以上市……7月17日,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能定位,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积极主动下放权力,充分发挥下级政府就近管理、便民服务的作用。
要想让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得为其创造相应的条件。“政府职能的重点,不仅是提供基础设施等有形的公共产品,更是提供制度、规则和政策等无形公共产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说,“只有政府‘自我革命’,纠正错位、越位和缺位等问题,才能更好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坚决取消该取消的审批项目,尽快下放该下放的项目,将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放权”……10年来,国务院经过5次清理,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级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6986项,占原有总数的68.2%。
减少审批事项只是第一步,便民服务是“简政放权”的应有目标。“淡化‘司令员’的角色,培养‘服务员’的意识,主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应该是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原则。”十八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分局昌华派出所副所长刘奕鹏说,“有三句话非常重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办群众得实惠的事,做群众信得过的人。”
如今,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资格审批,东奔西跑”的狼狈,已成为过去。
姚云亭是海南省杨浦开发区某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多年从事项目报批工作。“与以往相比,再也不必拿着一堆报批材料,今天去这个局、明天再去那个厅,需要在省一级审批的,直接把材料交到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就行了。”姚云亭说。
“群众动嘴,干部动腿”,成为当下各地加大服务力度的写照。
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点在福建省建阳市遍地开花,全程为基层群众代办建筑许可证、房产证、准生证等事宜,被群众形容为“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
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设政务(行政)服务中心2912个,30377个乡镇(街道)也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纷纷采取“一个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等方式,简化了办事程序,方便了人民群众。
公开透明,从“闭门造车”到“阳光政府”
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中央部委陆续对社会公布“三公”经费预算
2011年4月24日,科技部在财政拨款支出说明中率先以文字形式公布“三公”经费预算。此后,中央各部委纷纷效仿,截至2011年8月2日,当年“晒”账单的部委数量达到92个。
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走上了法制化、常态化的轨道。
“以前,小区若要搬迁改造,我们很可能几个月都‘纹丝不动’,如今仅三天时间,大家就自愿搬出去了。”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双窑洞居民刘须国,讲了一个身边的例子。
双窑洞是老旧小区,听闻搬迁改造,百姓“既开心又担心”,担心意见没人听,利益受损害。可是,当2011年11月小区搬迁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时,这种“担心”却不见踪影。
群众转变为什么这么大?“对于政府决策,咱们过去经常是‘聋子’、‘瞎子’,现在不仅建言有路,而且全面参与。”刘须国给出了答案:自2010年10月,工作人员三次登门,向百姓征询意见。同时,政府还通过听证会、公示墙等形式,及时解读搬迁政策、公布工程进度。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如今,听证会、公示、公开征求意见……不再远离百姓生活;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已经成为百姓熟悉的词汇。同时,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越来越广泛。
2011年11月17日,北京市新闻办公室的“北京微博发布厅”上线运行,首批有20个市政府部门的政务微博加入其中,这是全国开通的首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群。
“政府的一切活动,都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百姓的一切诉求,也是政府决策的重点。网络问政让政府实现了从‘闭门造车’到‘阳光政府’的转变,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十八大代表、广西南宁铁路局柳州机车车辆厂材料保管工李建珍深感“网络问政”的魅力,“今后,政府应该把与网民的互动交流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让网络问政‘问了不白问’。”
以人为本,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在一个个平常的日子里,中国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