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兰州新区已经建成的2号生态湖,蓄水容积56.29万立方米,它上游是从引大入秦的渠道引水然后进行调序,下游有两处泵站把推下来的水提到荒山荒坡上,为荒山荒坡的植树造林提供水源保障。杨艳敏摄 中新网兰州11月9日电(记者 杨艳敏 史静静)兰州新区升格“国家级”新区后,面对依靠“引大入秦”引水工程作为水资源来源的秦王川地区,水资源能够能满足这一“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要求吗?从起初秦王川地区的农业灌溉区到将来国家级新区的百万人口城市,“引大入秦”工程用水如何适应这种转型?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入新区实地了解,走访了相关部门。
“引大入秦”工程是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跨流域东调120公里,引到兰州市主城区以北60公里处干旱缺水的秦王川盆地,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自流灌溉工程。此间新区选择了秦王川,其地理条件属于高原盆地,盆地的内部面积是450平方公里,周边还有1000平方公里的山地,兰州新区周边低山黄土丘陵区为地貌景观的一个区域,“引大入秦”便成为兰州新区建设的一个命脉工程。
1994年,“引大入秦”工程的东一干渠通水,1995年东二干渠通水,这两条水渠的通水达到了“引大入秦”的设计规模。当初的设计规模是灌溉86万亩土地,解决山区的8万移民和当地30万老百姓的贫困问题,同时,在兰州北部形成一个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
作为一个农业灌溉工程,“引大入秦”的建成,应该说是秦王川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工程。如何保证这个工程后期更好的发挥效益,此前在国内也有比较大的争议。2003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引大入秦”作出了重要批示,“此项工程建设有许多教训,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调整规划,如何转变用水思路,使巨额投资的项目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不是造成大的损失,确实要深入研究”。随后,兰州市也做了大量的努力,提出了用水结构的调整和用水区域的扩大,以及一些用水模式的转变。
兰州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局局长郭庭天告诉记者,兰州新区的建设,把秦王川从农区转换成现代化的城市区。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第一支撑还是水,所以“引大入秦”是一个关键因素。
郭庭天介绍,“引大入秦”原来水的调度,完全是按照农业灌溉的模式来进行调度的,以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生长的规律制定。而现在,要搞城市化,首先要挖掘它的潜力。实施汛期蓄水,冬春用水的工程举措。
郭庭天表示,秦王川周边还将兴建总库容达到1亿立方的10个水库,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引大”汛期白白浪费的、给下游造成很多防汛压力的水资源引到这个区域来。第二,解决冬季开春“引大入秦”工程不运行这阶段的水资源的一些问题。他称,通过这些措施,“引大入秦”可以对新区贡献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这个是不增加任何工程成本,通过优化调度就能解决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