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我的问题是,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中国的图书出版的数量和品种、报纸发行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数字出版物的数量也位居世界第二,印刷业产值居世界第三。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版大国。那么,我想问,中国的普通民众在新闻出版的发展和繁荣过程中享受到了什么样的实惠?
[蒋建国]:要特别感谢你对新闻出版行业的高度重视。我的普通话讲得不太好,但我愿意简要地回答这个问题。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人民群众,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我们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第一个方面,就是要大力繁荣新闻出版产品的创作生产。第二个方面是大力推进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也就是说第一抓产品,第二抓服务。
从产品方面来说,我们国家现在有近600家图书出版社,近二千家报社,近万家期刊社,每天都在生产大量的出版物。
目前我们国家每年仅生产的图书就达到37万多种,37万种是一个什么概念?也就是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来,到1919年清王朝垮台,总共为我们留下并找得到的书是20万种。我们现在一年生产图书的品种,相当于老祖宗几千年来生产总量的2倍。
书不仅多,而且质量越来越好。当然也有些人感觉到,现在书多的没有好书可读,这其实是因为多给我们带来的一种困惑。书的整体质量也是过去不可比的。所以现在解决了有书读,而且有好书可读。
那么,所谓在服务方面,也就是说,我们在解决有书读、有好书读的同时,还要解决一个读得起、读得到、方便读的问题。我们围绕这个问题来建立新闻出版的公共服务体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像我在开场白时所介绍的,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工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这些具体情况我不再重复介绍。我在这儿唯独要强调的一件事情是,在中国的惠民工程和行动中,惠民最大、影响最深刻的一件事,那就是在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建立了60多万个农家书屋。通过农家书屋建设的带动,又推动了学校书屋、工矿书屋、社区书屋、连队书屋等各类书屋的建设,现在全国建成的各类书屋已经达到100多万家。
一个书屋里面的书不是很多,大概在1500种到3000种左右,但是这些书报刊里面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某一段警句、某一幅图画、某一个符号,乃至书中介绍的一段历史、一位人物、一个常识、一项技术、一个科幻,都可能改变一个农民、一个市民的生产生活,也会影响一个青年、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世。
书屋的投资是非常有限的,但是书屋所带来的影响是不能用金钱计算的,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很多农民对此深有感触,他们讲金屋银屋不如有个书屋。我用农家书屋的事例来说明,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句话,读书改变命运,出版可以改变世界。谢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