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操场上跳“彝族健身操”。 |
以前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不管如何强调学生要好好做操,但始终效果都不理想。
泸州市古蔺县石屏民族中学把彝族音乐、彝族舞蹈和健身体操融合,编出新的广播体操。
近日,随着《江南Style》风靡全球,用这支音乐改编的各种“Style”在网络上也不断涌现,甚至连部分中小学校,也将这首音乐融入到传统的课间操中,玩起了“时髦”。
在这股风潮之下,泸州市古蔺县石屏民族中学的师生,就亲自动手对平日的课间操进行了改造“手术”。
昨日上午,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校已将这套课间操改造完成,并命名为“彝族健身操”。它是由彝族音乐、彝族舞蹈和健身体操融合而成。
课间时间 学生跳“彝族健身操”
每天上午10点10分,是古蔺县石屏民族中学的课间操时间。每到此时,学校内的所有学生都会集合到操场上,开展广播体操活动。
音乐响起,孩子们扭动着身体,但跳的却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广播体操,而是由该校最新推出的“彝族健身操”。这套健身操包含彝族《达体舞》、古蔺花灯和健身体操中的部分动作,一共分为三节。
其中,第一节以个人为中心,呈360度进行健身舞蹈;第二节以年级为单位,各学生变阵形成一个小小的“锅庄”;第三节则以全校为单位,构成一个场面宏大的“大锅庄”。整套健身操做下来,学生大约需要40分钟时间。 进行改编 给课间操“动手术”
石屏民族中学校长王鑫介绍,石屏民族中学一共700多名学生,其中绝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学生。以前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不管如何强调学生要好好做操,但始终效果都不理想。“学生不是懒洋洋地不愿运动,就是缺少应有的精气神。”
“学生都普遍反映,传统的课间操过于死板,还不如他们跳熟悉的民族舞蹈。”王鑫说,孩子们的回答,让他大致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这群孩子从小就习惯了自己民族的舞蹈,对课间操根本是不屑一顾啊。”
了解学生想法后,王鑫认为,要想孩子们喜欢上课间操,就必须先对它进行“手术”。但如何进行改编,却成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民族中学,当然要从‘民族’二字找突破口。”王鑫说,今年以来,古蔺县一直提出要壮大彝族文化产业。这让他从中看到了一丝眉目,“不如就在课间操内,融入彝族的音乐和舞蹈。”
多次修改 新课间操最终出炉
王鑫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众多老师的认同。但是要把当地的彝族舞蹈、古蔺花灯和健身操融合在一起,同时还要让兼顾这三种舞蹈乐曲的协调,就成了王鑫和老师们必须攻克的难关。
“前后经过了三次的大变动。”王鑫说,前几次改编后的课间操,要么是动作不协调,要么就是学生们难以学会,无法进行推广。
王鑫委托学校内擅长彝族舞蹈的沙马你呷老师,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并带领全校的艺术老师,对新课间操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学校还邀请了当地的一些彝族同胞和古蔺花灯的表演者,前来传授经验。经过半年多努力,一套全新的课间操终于出炉。
学生反响 新课间操更像舞蹈
“现在的新课间操,有很浓的彝族舞蹈特色,比以前的更好看了。”该校二年级一班的王小双告诉记者,现在同学们在做新课间操时,更感觉像是舞蹈。
而四年级的学生余泽龙则认为,新课间操更注重让学生们配合来完成方阵,不再是让他们机械地单独表演,“这让我们感觉很好玩,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不会再站着不动了。”
王鑫介绍,在课间操取得良好反响以后,他们还准备在课堂上加入彝族文化元素,由老师统一教授学生彝族歌曲和舞蹈。“把民族文化融入学校内的各个角落,让学生们能看得见、摸得着。”
张涛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廖金城 摄影报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