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没有先期布局 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尚是新手
2012年11月13日16: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专家:没有先期布局 中国维护海洋权益尚是新手]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电 题:维护海洋权益 构建“和谐海洋”
中新社记者 曾嘉
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标准,中国无疑应是海洋大国。此次中共首度将维护海洋权益和关注海洋安全纳入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使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这一议题备受外界关注。
自明末起至近代,禁海、闭关、锁国,中国与世界工业革命无缘,最终处于落后挨打的境地;而有海无防又让中国尝到鸦片战争等系列失败耻辱。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对资源安全的需求,“蓝色话题”再度凸显。
依照官方解释,中国海洋权益既有维护管辖海域范围内岛屿主权、海域管辖权、资源开发权等海洋权益的任务,又有维护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的正当海洋利益的需求。同时,中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为解决国家21世纪的粮食问题、水资源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做出贡献的经济技术能力。
不过随着国际政治外交形势的风云变化,中国海洋权益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许多矛盾日益凸显,围绕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态势进一步加剧。在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近半存在争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认为,与周边国家相比,中国在海洋权益维护上显然是新手,“在海洋方面没有先期布局,这是很大的挑战。”他提出,要增加中国在海洋问题上的话语权,软实力就是要主动规划、谋略和设计,要有先手布局。
当然,软实力布局还应有硬实力做后盾,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匹配的,应该是清晰、力行的国家海洋战略和力量建设。中共十八大报告的国防章节,首度将海洋安全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层级。近年来中国海监频繁出海护渔和维权、中国海军亚丁湾定期护航,以至中国第一艘航母入列,深海载人技术不断突破,令国人在自豪的同时,多了一份安心。
中国实现海洋权益,绕不开国际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表示,从军事上“重返亚太”并加强与中国发生争端的盟国关系可以看出,中美两个新老海洋大国并存与共同发展料难一帆风顺。
面对挑战,中国应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谋求利益,同时强调构建“和谐海洋”环境,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平衡发展、不谋求海洋霸权,建设“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
比如对于邻海国家,中国可多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如海啸预警、海洋洋底探测、海洋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王逸舟说,中国在海水养殖、水稻种植等方面有输出经验,“应该让这些国家看到中国巨人不光有牙齿,还有大量的好产品与大家分享,共同建立新型海洋国家关系。”
海洋强国还要面对海上非传统安全挑战,包括海上恐怖主义、海盗、海上走私、海上贩毒及贩运人口、海上环境污染、海上有组织犯罪等。这需要中国超越传统的海洋认识局限,真正从全人类海洋文明的角度重塑国家发展战略。
从中国执政党的报告中看出,中国官方已经形成“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兼具的概念。中国要走向世界先要走向海洋,要努力促成和谐世界则先要为“和谐海洋”做出贡献,建设好“蓝色中国”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文明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步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