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有助和谐社会建设图为海南琼剧爱好者在海口府城三角公园为观众献上琼剧表演极大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本报记者陈德雄摄 2003年“非典”、2005年“达维”台风、2007年海底天然气管道断裂、2010年持续强降雨、2011年台风和洪涝灾害……一次次重大突发事件,考验了海南省委、省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
省第五次党代会响亮提出,“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省第六次党代会明确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把社会管理作为科学发展的硬任务”,一条条清晰的论述,彰显了科学发展新理念。
文明大行动、旅游市场有序化、网格化管理全力推行、省委群众工作部全国率先设立,一个个可圈可点的创新,展示了科学管理的探索勇气。
十年艰辛路,换得惠风吹。党的十六大以来,海南在一手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一手抓社会管理,为构建和谐海南、为建成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顶层设计创新管理 顶层设计是一种系统工程,重在谋全局、谋长远。
如何做到科学的管理?必须让科学的规划先行,以科学的体制机制为保障。
2006年11月,省委四届九次全会出台指导我省实现“和谐海南”的纲领性文件《中共海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在2020年之前,把海南建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省份”,为海南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布局。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把海南岛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大特区来规划,确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6大功能定位;全省第三轮市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预计明年底前全面完成;全省村镇规划编制,也将于明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今年更是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科学规划年”,提出做好主体功能分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分布、土地岸线开发、生态资源保护等各方面的规划工作。
2011年6月,我省率先在全国设立了省委群众工作部,10月,又明确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为全省社会管理的协调指导机构。今年,又出台《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将群众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市县领导考核,引入群众工作责任追究问责机制,在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方面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基层实践有序管理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海南旅游一扫春节期间“宰客门”“天价房”所带来的负面阴霾,迎来旅游市场的灿烂阳光:旅游秩序井然,高速公路畅通无阻,酒店、景区价格不涨反降,海鲜排档价格公道……
这背后,是责任落实、预案制定、市场检查、细致服务等一系列行业规范管理措施的实行,是政府“有形之手”的合理干预。
环境管理也力度空前,卓有成效。2009年和2011年,海南先后开展全省城乡卫生环境综合整治和“海南文明大行动”,城乡文明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做好社会管理以民生为先。社会管理要从源头做起,而这个源头就是要民生。我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每年新增财力的5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2011年全省财政投入民生的资金达5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占全省财政支出的70.1%。10年来,我省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创下数个“全国率先”:新农合参合比例高达98.22%,领先全国;城乡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在全国率先实行;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教育扶贫移民”……省第六次党代会更是提出了“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的目标。
民众参与自我管理 今年4月,我省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在海口市城西镇头铺村建立。委员会由5位村民组成,对村里的大小事务进行监管。这是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生动案例。目前,这一做法在海口已推广到5个村。
这一新机制实行以来,村民积极行使对村两委的监督权,参与社会管理,在发展生活、改善生活、保护环境、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治的理念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海口市秀英区长秀社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但居委会只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为此,社区居委会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充分发挥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于2009年组建了以低保户为主有56人的环境卫生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成立后,多次义务出动对社区及周边无人管理的小区进行综合整治,使社区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变。
十年风雨,一路前行。十年来,海南在社会管理上不断收获新机制、新活力、新经验、新业绩。十年来,全省信访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去年以来,信访总量同比下降近25%;十年来,一系列专项打击和治安环境整治行动,使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十年来,全省约20万名失地农民获得合理补偿,并实现就业和创业;十年来,海南开展了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十年弹指一瞬间,而社会管理创新之路还很漫长,有待我们更好地探索、破解、总结和践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