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
产能过剩催生真正市场竞争(感言)
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现状必将催生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必将真正触动钢铁企业去提升竞争能力和水平,必将触发行业新一轮的理性整合,以创新为驱动的转型发展是唯一突围之路
近年来,“微利时代”渐成钢铁业界的热词。钢铁行业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一方面产能过剩还在加剧,一方面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国内钢铁企业或在微利经营中谋出路,或在盈亏边缘求生存。
中国钢铁业的现状,是长期以来粗放式发展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在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下的一种集中反映。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而资源和环境容量已经无法支撑这种粗放的发展方式,市场环境的骤然降温是必然的。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如果不及时转变发展方式,钢铁行业的这种“隐痛”很有可能成为导致下游产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尽管目前“微利经营”的特征非常明显,但今后的发展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看到,钢铁作为传统的基础原材料,在没有出现新的替代材料之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仍将为钢铁业的发展提供增长机遇,中国钢铁的消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处于稳定期。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的现状必将催生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必将真正触动钢铁企业去提升竞争能力和水平,必将触发行业新一轮的理性整合。同时,面对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我国在产业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制造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有自信,也有能力相信,当下钢铁业的萧瑟寒意必定是“春之声”的华彩前奏。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以创新为驱动的转型发展是国内钢铁行业唯一的突围之路,横亘着三道需要全力突破的关隘。
第一道,平衡发展模式。长期的粗犷式发展已使中国钢铁业在规模扩张方式、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资源供需等发展模式上失衡,制约了我国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亟须制度创新的支持。
第二道,国际化发展。尽管中国钢铁企业占全球钢铁企业十强半数以上份额,但包括宝钢在内的中国大型钢铁企业还没有一家称得上是跨国公司。中国钢铁业国际化羸弱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驾驭国际市场运营的经验和能力,核心是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第三道,资源环境困局。中国钢铁业要走向新生,资源与环境是一道很高的门槛,迈不过去必然被边缘化甚至淘汰出局。中国钢铁业贡献了全球约45%的产量,却鲜有影响世界钢铁业发展方向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这是中国钢铁业大而不强的典型症状。唯有技术创新,才是中国钢铁业发展摆脱资源和环境束缚的新支点。
(本报记者 沈文敏整理)
作者:沈文敏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