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拳 爱耍棍
也爱舞刀弄枪
美国 英国 日本……
6000洋弟子遍及全球
我是浦如杰
用武术弘扬中华文化
期待更多国人
少打电玩多来习武
晨报记者 姚克勤
“嘿!”“哈!”在中山公园,经常能见到一群金发碧眼的老外身着练功服,拿着狼牙棒、月牙铲等十八般兵刃,有板有眼地练习武术招式。而带着这群老外习武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中国老人。
老人名叫浦如杰,今年76岁。从2002年起开始收洋弟子教授武术,至今共收了6000余名洋弟子,年龄从7岁到60岁不等,遍及全球十多个国家。
2002年有了第一批洋弟子
记者见到浦如杰时,他正在教一群金发碧眼白皮肤的法国小朋友练习武术。红色T恤衫、运动裤搭配运动鞋,花白的短发梳得整整齐齐,浦如杰看上去不过五六十岁。
2002年,浦如杰在古北给一群小朋友上课时,被几名日本人看到。日本人觉得他教得不错,便向他要了联系方式。不久之后,几名日本人主动上门拜师。因为这次偶遇,浦如杰有了第一批外国弟子,之后弟子数量迅速扩大。浦如杰说,外国人对中华武术的热爱超乎想象,随着上海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弟子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此外,外国人之间也有圈子,他教过一批人后,口碑便在外籍人士中流传,口口相传之下,找上门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中有的是三五成群前来,也有单独前来,还有一些是学校组织外国小朋友来集体学习,把学武术当做一门必修课程。
中国徒弟一将难求
目前,浦如杰教一所小学两个班级的外国孩子武术,这群孩子从7岁到10岁不等。浦如杰说,自己不是刻意收外国弟子,而是现在国人不太愿意练习武术。“中年人压力太大,忙事业;年轻人喜欢上网、泡酒吧,尝试新鲜刺激事物,学武需要吃苦,他们受不了;小孩子我也带过一些,可是最终都是半途而废。因为在中国的家长看来,学习成绩肯定比武术重要,练过就算了,没有家长支持孩子坚持学习。”
“武术可以强健身体、历练个性、锻炼品格,是中华文化的宝库。如今外国弟子络绎不绝,中国徒弟倒是一将难求,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浦如杰表示,希望更多的中国人来学习传统武术,发展壮大习武队伍。
说缘起:不到20岁拜名家为师
浦如杰从小就与武术结下不解之缘,1954年,还不到20岁的他师从上海群英武术社社长、山东派查拳名家马金镖为师。
浦如杰像说:“师傅马金镖少时爱武,曾拜于济南洪拳名家白子敬和赛和洪门下。1936年,先生任南京中央大学体育系教授时,体育系主任美国人麦克鲁轻视中国武术,要与先生较量剑术。先生从容应战,最后以传统中华剑术攻败了麦可鲁的西洋剑术。”
从群英武术社学成之后,浦如杰作为长宁区武术运动员。1961年起,他在长宁区担任武术业余教练,同时在中山公园担任辅导老师。
聊弟子:有的收获奖牌,有的收获爱情
说起自己的弟子,浦如杰如数家珍:“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墨西哥、菲律宾等等,遍及十多个国家。 ”其中,两名美国的洋弟子让浦如杰记忆深刻。
弟子歌礼:
与女朋友同斩获武术博览会奖牌
歌礼今年31岁,虽然是个地道的美国人,家中却有一位喜欢打太极拳的奶奶。受到奶奶的影响,歌礼对中国武术情有独钟。2009年,28岁的他来到上海工作后,向浦如杰拜师学艺。
歌礼在今年举行的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上,获得了两金一银一铜的成绩。在这一届博览会上,浦如杰的洋弟子共获得了包括4块金牌在内的12块奖牌。
弟子桑豪根:
相处6年,与浦如杰情如父子
桑豪根和歌礼一样来自美国,他在2010年的第十届上海国际武术博览会上,堪称“夺金大户”。桑豪根今年已经50多岁了,在上海开公司。6年前,他来到中国,拜入浦如杰门下。
在浦如杰的指导下,桑豪根凭借扎实的功底和顽强的精神,在众弟子中脱颖而出。桑豪根曾经受过重伤,股骨钉有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但在浦如杰的教导与鼓励下,他无论工作多忙,每天都会练两个小时的武术。
不少人都说,经过6年的相处,桑豪根和浦如杰的感情已超越了师徒关系,更像是一对父子。最近两年浦如杰过生日,都是桑豪根给他操办的。“外国人过生日的一套东西,我不太习惯,还要唱歌什么的,不过情义真的让我很感动。”浦如杰说。
墨西哥女弟子:
绝不缺席一节课
浦如杰感叹:“外国人学武术的执着让人惊讶,我最近收的两名墨西哥女弟子,居住的地方离我授课的地方比较远,遇到特殊原因无法来上课时,她们会让我上门教学,报销我的打车费用,绝不肯缺一次课。”
弟子马克:
通过习武认识中国籍女博士并喜结良缘
除了学到中华文化外,有的学员还通过习武收获了爱情。来自美国的马克一头披肩长发,身高近1.9米,在上海某重大工程担任工程师。他来沪后住在中山公园附近,逛公园时看到浦如杰在上课,便拜师学武,几年下来,刀、枪、棍、棒、拳等都练得有模有样。在习武时,马克认识了中国籍女博士孙小姐,孙小姐也有相当的武学功底,两人相识相知,最终喜结良缘。
浦如杰说,这样的情侣组合还不少,而且绝大多数是跨国情侣。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