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小时候犯错不足为奇,此时不宜对他们施以很重的处分
新快报见习记者 谭欢 文/图
核心提示
一个高价玩具,牵出11岁的儿子屡进超市偷东西的事实,这让奉行“棍棒教育”的刘先生犯难了。
平时犯一点小错都会受到“家法伺候”的儿子为什么还敢出去偷东西?无奈之下,刘先生三次报警求助,考虑到涉案金额和孩子年纪,警方也表示难以介入。近日,痛感教子无力的刘先生最终拨打了新快报新闻热线求助。
偷盗事发
漂亮玩具泄露天机 愤怒父亲三次报警
本月14日下午,在白云区黄石大道小坪村打工的刘先生下班回家时,儿子阿奥(文中涉及未成年人均为化名)正拿着一款精致的陀螺玩耍,一看不是以前他买的那个。刘先生随口追问玩具的来历。
阿奥支吾着说,陀螺是同学借给他玩的。察觉儿子眼神的异样,刘先生突然想起,几天前儿子也拿回两个崭新的玩具。
“哪个同学会把这么好的玩具给你玩?”刘先生加重了语气,阿奥不敢作声。接着,刘先生执意要带儿子把玩具还回并警告他不要撒谎,不然会挨揍。
阿奥一看父亲认真的架势,只好实情以告。原来这些玩具是他和几个同学从学校附近的一家商场偷来的,每个价格都在七八十元左右。
随后,他来到学校理论,要求校方严惩参与偷窃的学生。没想到,学校只是通知他将孩子领回家自行教育几天。无奈之下,刘先生三次报警,要求把儿子交警方处理。
校方回应
少数孩子比较调皮 学校教育作用有限
次日上午,新快报记者来到白云区小坪村。阿奥就读的学校坐落在小坪西街的道路深处,校区周围工厂林立。
据了解,这所私立小学早在15年前成立,现有20多个班级共1000多名学生,其中9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
该校校长刘萍介绍,经调查,该校六年级603班的确有阿奥、阿扬、阿龙等4名学生参与偷窃。事发后她已通知家长到校,让其领回孩子闭门思过,并立即去商场了解情况,请求对方若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一定要向学校通报。
关于刘先生对学校的质疑,刘萍回应,出现这种事情学校有一定责任,但学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与学校无关。她说,该校很重视学生法制教育,在10月底,他们特意请来辖区警务室两名警官为学生普法。
刘萍说,让家长将这些孩子带回家自行教育,并不是推脱学校应负的责任。她每天会打电话给这些家长,问一下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这些孩子返校后,她会专门安排老师为他们补上落下的课程。一些家长认为缴纳了学杂费,孩子的一切都应该学校管,孩子犯了错就是学校没有教好。这种观点让他们感到很无奈。
商场做法
发现偷盗批评一下 从不告诉老师家长
对于小学生偷东西,商家和市民怎么看待呢?记者随后走访了该校附近多家超市。
在黄石大道西的一家大型商场,二楼玩具柜台一名龙姓导购员告诉记者,她们上周末清理商品时,发现了六七个空包装袋,大部分是用来装陀螺的。估计这些是被小孩们拿走的,目前她们已经上报防损。
该商场出口处一名保安人员介绍,经常有一些小孩到这里玩,在假期更是如此。这些小孩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他们有时会从早上开门一直玩到晚上关门。
该商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安保经理告诉记者,的确有一些小孩经常到这里拿东西,商场电梯运行速度较慢,坡度也不大,一些小孩拆开包装拿出玩具,就从电梯处逆行绕过收银台“逃单”。工作人员拦住这些小孩后,一般拿回商品后教育批评一下就放行。他强调,由于害怕对孩子心理造成阴影,他们从没将这些事告知校方或家长。
专家观点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征认为:派出所不介入有法可依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征,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教育和教育哲学研究。
袁征认为,首先,对未成年人教育要树立一种法制意识,加强孩子法制教育的行为本身就有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按照中国现行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承担法律责任,本案中,派出所的不介入是有法可依的。依照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5条规定,学校和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因此,学校与父母在小孩教育问题上的相互推诿是不合法的。
其次,孩子小时候犯错是不奇怪的,多数小孩经过教育会修正自己的行为。此时并不宜对他们施以很重的处分,让他们的人生留下严重的污点。如果那样,在遭受社会歧视后他们容易破罐子破摔,走上歧途。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效果。
对话阿奥
“班上同学阿龙踢我的课桌,要我和他们去”
记者:第一次拿别人东西不给钱是什么时候?阿奥:上个月在金碧,偷偷拿走了一个游戏机,没有被发现。记者:当时心里怕不怕?阿奥:很害怕,同学就说帮我挡住,然后我去拆包装,之后就溜出来了。记者: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阿奥:不对。
记者:那你为什么几次去超市拿东西?阿奥:班上同学阿龙踢我的课桌,要我和他们去的。记者:平时爸爸妈妈给不给零花钱?
阿奥:爸爸说我听话的时候就有零花钱,
一次给我两三块。记者:长大后想做什么?阿奥:我想做警察,还想开飞机,但是这些说说也不会实现。
记者走访
孩子出现偷盗行为是家长疏于教育吗?
家长长期实施棍棒教育
发现偷东西希望警察抓人
刘先生今年34岁,来自湖北阳新县,成家后一直在外打工。两年前,刘先生和妻子来到广州,为了方便儿子阿奥就近上学,他们选择在小学附近的工厂上班。
离学校不到一公里的小坪横厅园二巷,刘先生一家人租住在四楼一室一厅的房子里,家中除了一台10多英寸的电视机,难见其他家电。相对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摆上了一张大床,这是儿子阿奥的卧室,夫妻俩则挤在阴暗的里屋。
刘先生告诉记者,别看自己看起来身强力壮,其实是个药罐子。几年前,他因病摘除了一颗肾,如今又得了肝病,每天都要服药治疗。为了赚钱供儿子读书和给自己治病,夫妻两人只好拼命打工。妻子一天到晚在服装厂,中午饭也很少回家吃。他在房子附近帮人加工不锈钢,顺便照顾儿子。
提起阿奥,刘先生说儿子平时很乖,每次吃饭时都会帮爸妈盛饭,也不乱花钱,学习也很刻苦的。他很疼爱儿子,看到别人的小孩有什么玩具,他都想着法去买回来,尽管总是选择一些便宜的。
他说,儿子是他和妻子的动力,希望他以后能比自己有出息。因此,他绝不能够容忍孩子去学坏。每次儿子犯错,刘先生的“家法”很严厉的。说着,他撩起阿奥的袖子,指着左胳膊上一条条血痕说,这都是他用竹条打出来的。这一次,他觉得儿子犯了大错,这些惩罚远远不够,家法已难以奏效,所以希望警方将儿子和其他行窃的孩子抓起来,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再偷东西。刘先生最担心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将来会因为偷东西被人打死。
随后,记者走访了其他几位学生家长,发现他们的孩子回家后大多遭遇了“棍棒教育”,但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管教孩子,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学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