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小军 通讯员程书雄 王东升
11月26日一大早,家住新洲区邾城街文化里95附15号的胡娇兰婆婆又拎着两个编织袋,到她家附近的新洲区邾城街老大桥北的举东大堤“巡视”了,见到路上有坑坑洼洼的地方,她就捡起路边石块和废砖块填进坑洼地。
今年64岁的胡娇兰,自三年前起,就常常自带编织袋、锄头等工具,义务对这条举东大堤进行修补,这一义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11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胡婆婆家,这是一栋三层高的小楼房,记者喊了半天也无人应答。隔壁16号居民张婆婆告诉记者胡婆婆又出去修路了。
记者只好沿着举东大堤寻找,在与江夏大街交会处,只见大堤的防浪墙上挂着一件陈旧的外套,一位婆婆正蹲在路面的大坑旁,身边堆放着几块碎石头,婆婆将破碎的石头一块一块地摆在深坑里。用石头将大坑填满后,婆婆又用铁锹铲来一锹土回填到大坑里,然后用脚将路坑踩平。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直径约1米的大坑被填平了。
记者看到,午后的阳光很强烈,婆婆的脸上已渗出细细的汗珠。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婆婆一直不肯承认自己就是大家传说的好心“修路婆婆”。
附近城北村支书谈先生向记者证实,面前这个婆婆就是经常在这一带义务修路的好心人胡娇兰。
胡婆婆这才说:“真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她说,自己退休之后没什么事情做,帮大家修一下路,这样既是积德,也是一种很好的身体锻炼,同时又能让行人和车辆畅通无阻,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记者掏出相机想拍个照片,也被婆婆一再阻止。
义务修路三年风雨无阻
邾城街城北村喻家湾村民喻先生告诉记者,三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他常常看见婆婆自己徒手用路边捡拾的废砖碴填平路上的坑,填好后她还要用脚踩平,生怕给车辆和行人带来新的不便。婆婆干活时,运送砂石的大型货车不时从她身边经过,带起很多灰尘。但是婆婆并不在意,而是继续从路边铲土填埋路面大坑,他看了十分感动。
家住举水河东大堤附近武圣里8号68岁的周水明爹爹告诉记者:“这个修路的婆婆真是个好人啊!”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艳阳高照,他都经常看到“修路婆婆”忙着修路,好几次问她的姓名,她总是笑而不语,她做好事不肯留名的精神令人很感动。
邾城街停车场的李师傅说,沿途行驶拉河沙等大型货车较多,而且为了“多拉快跑”,这些货车绝大多数都存在超载现象。司机们看到婆婆经常义务修路,都说不好意思再超载毁路了。
过于低调曾被误传为“疯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胡娇兰婆婆义务修路有三年了,其间真正出手帮她的人很少,目前能得到证实的只有一个看守河沙的老汉。这位老汉被胡婆婆感动了,曾在夏天里拿着铁锹帮婆婆修过路,后来因家中有事不干了,就再也没看到有人帮婆婆修路了。
胡婆婆的外甥江青松气愤地说,俗话说得好,修桥补路,添福添寿。可是由于舅妈胡娇兰做好事过于低调,有些人不清楚情况,还在背地里说:“这个婆婆一分钱不拿都爱修路,说不定是个神经不正常的疯子。”
有行人曾劝胡娇兰说别修了,因为超载车破坏道路快得很,一个人就算累死了也不够用。但胡娇兰总是笑着说,司机想多赚点钱也是不得已的事,自己辛苦点也不碍事。
江青松介绍,其实舅妈胡娇兰64岁,身体一直很好,其舅舅还是新洲区三店街的退休干部。胡娇兰曾经在新洲区三店街教过书,后来在三店街卫生院做过会计和出纳工作,一生勤恳做事热心帮人。胡娇兰的儿子、儿媳工作条件都不错,一家人也不需要胡娇兰做家务。胡娇兰婆婆闲不住,就做起了义务修路的好事。
谁来减轻婆婆的负担
家住邾城街城北村喻家湾的村支部书记谈先生告诉记者,举水河东大堤公路就在该村湾西侧,10公里的路面仅坑洼处就有300多个。这里晴天灰满天,路边居民都呛得难受,而雨天泥泞路难行,因此被当地人称之为“魔鬼路”。这条公路曾是非常红火的老106国道的一部分,而且几十年来都是邾城街通往该区仓埠、凤凰、三店等乡镇的交通要道,连接着麻城、红安等地。后来国道改道,近年来河道采沙车辆超载碾坏了路面,这一段最破的道路就变成了居民口中的“魔鬼路”。
谈书记感叹,婆婆这么无私地义务修路,却很少有人帮她。要想减轻婆婆的修路负担,还需要有关部门想出办法解决好这条路的综合治理。
新洲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称,按规定河堤不允许大货车等重型车辆通过,但是道路维护属于公路部门管理,超载车辆属于交管部门处理,该部门无力处理此事。而新洲区交通局有关负责人称,该道路如果不能有效禁止大货车等车辆通行,即使修补也是徒劳无功。新洲区交通大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安排警力上堤查处超载车辆,但很难做到完全禁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