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冰雪间--哈大高铁试运行随车体验记
原标题 [驰骋冰雪间--哈大高铁试运行随车体验记]
新华网沈阳11月29日电(记者曹阳、徐扬)车窗外银装素裹,车厢里温暖如春。离12月1日正式通车还有最后两天时间,28日上午8时22分,哈大高铁G1353次列车开始它的又一次试车。记者从沈阳登车随车体验了在冰雪世界中驰骋的感觉,见证了高铁应对冰雪霜冻天气时的表现。
这趟CRH380B型高寒动车组是目前世界上适用于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运营速度最高的动车组。从9月底到现在两个月的试运行期间,按照正式开通后的时刻表往返于沈阳、哈尔滨之间。
这两天东北又迎来一次剧烈的雨雪降温过程。随着新一股冷空气的迅速东移,辽宁西部和北部、吉林中部的最高气温下降了4至8摄氏度。车过铁岭西站后,逐渐进入了白色的世界。车厢显示屏显示车外温度是零下7摄氏度。
“车速120公里/小时,收到。”列车司机张力浩与总调度室通话。张力浩已有10年的驾龄,此刻端坐在驾驶室,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覆盖着冰雪的铁轨,右手牵引,左手制动,专注地调节着车速。
动车组采用的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简称ATP),是列车运行的“大脑”,当列车车载设备接收到总调度室发出的限速信息后,自动与实际速度相比较,如果实际速度超过限速后,由制动装置控制列车。
张力浩说,列车上的监测系统显示今天风力达到14米/秒,铁轨上又有冰冻,因此总调度室将车速调整到120公里/小时。在他面前的仪表盘上,指示针缓缓停在了120的位置。
随车机械师杨松一直坐在司机身后关注车体运行情况。他介绍说,高铁列车的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持续运营时速可保持在310公里,但由于冬季路面有冰冻,车速过快容易将冰冻溅起击打车底,导致运行故障。为保证行车安全,从11月至次年2月,列车将保持200公里/小时以下的速度行驶,比正常运营时间慢半小时左右。
“电源正常,变压器正常,安全阀正常……”随车检修师郭师傅逐车统计列车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将当天电机检测和维修情况填写在值班表格上。郭师傅印象中,两个月试运、100多趟往返,设备基本没有出现故障,稳定性能有保障。
一片片白茫茫的田地迎面而来,又快速退后。10时5分列车到达长春西,停车3分钟后又重新开动,阵阵雪花因列车开动的气流在车窗外飞旋。记者明显感到车厢轻微震动几下,张力浩说:“这是冬季冰雪轨道上行车容易出现的车轮空转现象,车厢里会感到有噪音和震动。”他边说边减少了牵引力,加大了制动。
为了防止车厢底盘在高低温转换中被“冻僵”,列车管路系统采用了冷凝水处理技术,还在车体外加设防护高标准等级电器零部件的措施,坚韧的铝合金车体有着强大的防寒、保温作用。
坐在恒温22摄氏度的车厢内,丝毫感觉不到外面的寒冷。列车长刘琦介绍说,车厢采用的是隔热保温性能的玻璃,既能保暖还能减震,让乘客感觉不到车厢的震动,营造一个安静的空间。记者在列车出发时放置在桌板上的一杯满满的茶水,一路上一滴也没有溅出来。
除了玻璃外,车厢内还有许多细节设计适应高寒地区旅客的实际需要。餐车长刘月在厨房间为记者介绍说,餐车上放置了4台微波炉,可同时加热四份盒饭或咖啡。旁边是一个大型的保温柜,一般保持在60摄氏度左右,用来保温做好的盒饭。另外,还放有一台电烤箱,帮助乘客烤制鸡翅、火腿肠等食品。保证全车551名乘客都能吃到热饭热菜。
“哈尔滨西站到了,请您整理好随身携带的物品准备下车。”11时34分,列车停靠终点站,全程时间3小时12分。列车员、乘警都笔直地站立在车门口,微笑着目送乘客,为这个寒冬添加了一抹暖意。
作者:曹阳 徐扬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