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反制“加码” 业界吁原料自主
2012年11月30日13: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第一观察:中国光伏反制“加码” 业界吁原料自主]
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电 题:中国光伏反制“加码”业界吁原料自主才能上下游双赢
作者 董冠洋
中、美、欧、韩四国在光伏领域的贸易纠纷愈演愈烈。继先后启动对美韩欧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国商务部26日对上述产品发起追溯征税调查。
“追溯征税调查一方面是防止突击进口,同时也是给贸易反制加码,中国要对光伏领域的贸易保护主义加码警示”,谈及美欧对中国光伏业“不依不饶”的打压,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白明义愤填膺。
今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在海外频遭阻击,美欧在对华光伏电池贸易上动作频频,高度依赖出口的中国光伏产业风雨飘摇。
“贸易战是"双输",但不反制绝对是"单输"”,白明强调,委曲求全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对美欧韩不规范、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发起反制,令其有所顾忌。
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的上游产业,近年来在价格、市场份额上亦饱受进口产品的大肆挤压。目前,中国商务部已正式启动对美韩、欧盟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的“双反”调查。
然而“双反”尚未显效止损,产自上述地区的多晶硅又出现向中国大量突击出口的现象。
据申请人援引中国海关数据称,在得知国内产业提出“双反”申请后,中国自美韩进口多晶硅在今年2—7月间较前6个月骤增40%,9月份自欧盟的进口量更是8月的2.6倍。
若此番中国终裁决定回溯90天征收“双反”关税,这无疑是对国内多晶硅产业的极大利好,但同时也意味着下游光伏企业的原料成本势必上升。有媒体报道,此前已有光伏企业明确表示,不支持在光伏产业链的任何环节人为设置贸易障碍。
对此,江苏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强调,“原料自主、上下游团结是产业幸事,挡住进口实际上实现了中国光伏上下游双赢”。
吕锦标介绍,由于突破了技术封锁,2011年中国已成为全球多晶硅第一大国。原料的自主供应平抑了价格,结束了供应紧张漫天要价的历史。
据吕锦标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国内多晶硅价格约为20美元/公斤,进口多晶硅中,一部分为价格高达40美元/公斤的长单订购,另一部分为价格恶意降至17美元/公斤的零售。
“事实上,价格降到20美金以下都是不计成本的”,吕锦标分析,若光伏企业不购买平价或略高的国内多晶硅,一旦国内产业因现金流断裂而彻底倒下,中国光伏生产原料将只能完全依赖进口,彼时国外多晶硅对华贸易策略必将不同。
当然,除了上下游产业协调利益齐心反制,要让中国光伏走出困境必须“对症下药”。
“产能过剩是根本症结”,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愤懑直言,政府未来必须大力投资新能源研发,给予终端补贴,下大力气把国内设备需求做起来。
林伯强告诉记者,与火电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高、质量低,新能源发电初期必须依靠财政支持才能成长壮大。
此外,在白明看来,开辟新市场、加快向发展中国家地区转移也是中国光伏消化产能的路径之一。
事实上,拯救光伏的行动已在近日拉开帷幕,业界、政府针对光伏行业发展频出新策。
最新消息称,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在加拿大开辟“新战场”,从“单纯生产组件”转向“系统集成”建设光伏电站。此外,中国国家电网亦拟出资百亿元人民币配套光伏项目并网,这被认为是国内光伏市场即将开启的先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