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会每天坚持为岳父按摩。
“他是顶呱呱的孝顺女婿!”在玉门市下西号乡川北镇村,提起村民高德会孝敬老人的事,村民们大都这样夸赞。今年58岁的高德会,在婚后32年里先后悉心照料其妻耄耋之年的奶奶11年、半身不遂的岳母8年、因患糖尿病卧床的岳父和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妻子,用双肩撑起苦难的家庭,不离不弃的守护,见证着这位朴实汉子的孝心。
他是“家庭福利院院长” 一场雪后,阳光与积雪交融的氤氲雾气在玉门市下西号乡的田园回绕着。下西号乡川北镇村五组村落中段,坐南朝北的一户院落门头,一块印制有“敬老模范户”五个字的匾牌锃亮醒目。
见到客人,高德会有些腼腆地伸出他那布满老茧的双手,不失热情地寒暄。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透着这位农家汉子的憨厚朴实。不算宽敞的屋子被高德会拾掇得干净整齐,若不是事先知情,压根想不到这是一个主妇行动不便的家庭。
如今的高德会一家共三口人,妻子因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年过八旬的岳父因糖尿病等疾病卧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从1980年成家,1983年为方便照顾妻子的老奶奶而搬迁到岳父家居住至今,高德会不仅要起早贪黑种庄稼养家糊口,而且还要照料妻子,赡养和伺候妻子的老奶奶、瘫痪在床的岳母,俨然就是“家庭福利院的院长”。
1980年,高德会与邻村的姑娘张小琴结婚,小两口眼巴巴地盼望着过上好日子,可是,好景不长,曾患小儿麻痹症的妻子病情逐渐加重,视力急剧下降,行动不便,不能干家务和农活了。家务事和庄稼地里的活大都落在了高德会的身上。
“别怕,我就是你的拐杖,一辈子扶着你。”高德会经常用这句话劝慰妻子。
可是,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仅仅是一付拐杖就能解决了的。据邻居张兴华介绍,高德会每天起早贪黑,洗衣做饭喂养鸡鸭,干完家务再干农活。他帮妻子洗脸、刷牙、喂饭、穿衣,按照自己制定的时间表无微不至地照顾妻子;他担心妻子长期卧床再生出什么病来,隔三岔五换洗床单,还定期杀菌消毒,保持妻子的被褥和衣物干净清爽;家务和农活,他始终有条不紊地贯穿;农闲时,他还抽空用三轮车载着妻子出去转转,透透气。在家里家外的这套“标准动作”,高德会从没有改变过。
“不管春夏秋冬,他从来不耽误照顾妻子。”张兴华说。
在高德会女儿的记忆中,除了睡觉,父亲一刻也不曾消停过;家里的三顿饭大都是父亲做的,父亲蒸的馒头特别好吃。因为母亲消化系统不好,造就了父亲的美食技艺,他在做饭时特别注意饮食搭配,不管农活、家务活多忙,总是能变着花样做。“父亲几十年特别不容易,可他却非常乐观,从没对母亲发过脾气。”
“要是没有他,我活不了这么多年,这辈子拖累他了……”妻子张小琴哽咽着对记者说。可高德会却说:“我相信如果是我病了,她也会这样照顾我一辈子。”
他是岳丈家的依靠 1983年,高德会婚后两年,张小琴80岁的奶奶病倒了。巨额的医药费让老人觉得自己是个累赘,整日暗自垂泪,甚至拒绝吃喝。张小琴的父母膝下无子,加之那些年就因身体上的病痛等原因,照料老人显得力不从心。高德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了方便照顾老人,高德会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毅然搬到岳父家,与老奶奶同住一屋,精心照顾。
白天要干农活,晚上要照顾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奶奶,高德会几乎夜不能寐。老人病重瘫在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常常散发出恶心的臭味,高德会坚持每天为她清洗身体,并隔三岔五更换被褥。只要是老人想吃的东西,高德会都千方百计煮好送给老人吃。
照顾老奶奶的那些个细碎烦琐的事儿,高德会一干就是11年,从没有一句怨言。1993年2月,91岁的奶奶离世。
1996年,身患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岳母病情加重且双目失明而卧床不起,高德会同时伺候妻子和岳母,一碗水端平,不同的是,每次做好饭,他先喂岳母。
因担心岳母心理负担重,高德会经常背着老人到邻居家唠家常,也经常把听到的趣事和笑话讲给岳母听。担心岳母再生疾病,高德会在夏天每天坚持为老人擦一次澡,冬天每天坚持用热水为老人烫脚。岳母病重经常住院,高德会在医院悉心照顾,护士在得知高德会是老人的女婿后夸赞:“就是亲生子女也不见得像你这样用心啊!”
“那段日子里,老奶奶和岳母虽然卧床多年,但是在高德会的悉心照顾下,老人从来没患过褥疮,很少看到这样干干净净瘫痪在床的病人。”村书记田永忠说。
2003年11月,高德会岳母去世。岳母去世后的第二年,高德会岳父的糖尿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
如今,除了照顾妻子、料理家务和打理庄稼地,高德会又给自己增加了几项“业务”。每天早晚,他背着岳父到院子里晒晒太阳或吹吹风。每天晚上,他不忘给岳父按摩。
“我们家都是些病人,可我们从来没有受过委屈。”岳父逢人便说。
(文/首席记者 董开炜图/通讯员 赵瑾)
作者:董开炜图 赵瑾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