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拯救6岁儿子词匀的命,蒋艳玲和包粮源给了彼此第二次机会。
第二次婚姻,第二个孩子。随着配型的成功,这个本不会存在的四口之家,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到来。
现场
“我以后不会长得像弟弟吧”
昨天,躺在海军总医院的床上,蒋艳玲不忍将儿子叫回病房。词匀正在隔壁病房玩着游戏,经过一周的化疗,小家伙显然憋坏了。
玩闹间,小词匀不经意间露出了手腕,那里有一块不小的疤痕。患白血病后不间断的输液,已将部分皮肤捂坏。
这是个面容俊俏的6岁男孩,白皙的面庞上,一双大眼睛闪烁有神。整头的短发倒也和这个年龄相符,但少有人知道,这是因为长期化疗引起的脱发。
一阵电话铃响打破了病房的寂静,“快过来,弟弟来电话了。”蒋艳玲唤着儿子回来。
听着母亲的呼喊,词匀“咚咚”地跑回病房。戴着厚棉口罩,他含混不清地说着什么。电话那头,依稀听到一个稚嫩的童声,“找哥哥,找哥哥。”那是弟弟馥铭的声音,词匀口中一个被称为“圆圆的家伙”。
几天前,父亲包粮源才刚返回他的身边。两个儿子血液配型成功,干细胞移植手术指日可待。但为了跨越横贯在前的资金缺口,包粮源只得回到数千里外的湖南老家继续筹款。
当蒋艳玲讲着何为“配型”时,词匀只是问了一句:“那我以后不会长得像弟弟吧。”
故事
为救白血病独子破碎家庭再复合
时间倒退4年,词匀还没有患上白血病。当然,那时的他也没有一个弟弟以及一个完整的家。词匀一岁时,蒋艳玲和包粮源选择了离异。分开的原因和许多破碎的家庭相近,“我们两个脾气不合,总是吵架。”
离婚后,词匀被包粮源带在身边。至今,蒋艳玲也承认:“儿子和爸爸很亲。”一切的拐点发生在2008年。那时,儿子词匀不断地感冒,让包粮源有些苦恼。
当最终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时,蒋艳玲和包粮源有些蒙了。医生甚至劝告,孩子情况危急,可以考虑放弃治疗了。终于靠着化疗挺过了鬼门关,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也浮出了水面:他们需要再生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的血液配型将极有可能成功。
最先开口的是蒋艳玲,“不然我们复婚试试?”那时的包粮源已经准备和别人开始第二段婚姻,他陷入了沉默。两个月后,包粮源有了决定:“为了救儿子,做什么都可以。”
两个人想得很远,即使日后儿子康复,身体也仍有可能不尽理想,“到那时候,怎么放心交给外人来抚养?”
没有热闹的仪式和旁人的祝贺,2009年,包粮源和蒋艳玲办理了复婚。次年,小儿子馥铭降临。这只是一切拯救的开始,因为实在不宽裕,夫妻二人甚至迟迟没有将两个孩子进行配型检测。
6岁的词匀还不明白发生的一切,就像当初父母离异时他总会喊幼儿园老师为“妈妈”,而现在,他有了一个完整的家,而且还多了个圆乎乎的小弟弟。
转机
相聚是缘兄弟俩配型非常成功
馥铭降生两个月后,甚至未和哥哥熟络起来,词匀便再次前往长沙接受治疗。而当返回时,馥铭已被送到姥姥家抚养。
“没办法,带两个孩子,我们的精力实在不够。”丈夫长期在长沙工作筹款,为了节省花销,一些简单的药剂也是由蒋艳玲买回家自行为词匀注射。
馥铭在电话里喊着“要哥哥”的场景曾无数次上演,但蒋艳玲并不担心哥俩的感情,“等病好了,他们一定能耍在一起。”
至于复婚后的感情,这对曾经分离的夫妻笑着说:“在这么大的事面前,哪还顾得上为别的事吵架。”
直到今年10月,停止化疗半年的词匀病情复发,移植手术迫在眉睫。11月底配型检测的结果证明包粮源和蒋艳玲当初选择的正确,两个孩子的配型非常成功。
但这终究是个本不该存在的四口之家,到如今,包粮源和蒋艳玲都坚持,如果词匀没有得病,二人绝不会再在一起。
但他们也承认,如此情形下,重新聚在一起已是一种必然和缘分。
求助
筹够20万这一家将有新的开始
重又走到一起,蒋艳玲觉得丈夫变了,四年间奔波在各地,他几乎承担起了大部分筹款的压力。“他好像变得有责任感了。”而包粮源则发现,以前的那些争吵毫无意义。曾经因为自幼家贫,他把物质看得很重。“走到现在,我发现家人间情感上的支持才是最大的动力。”
时常为了孩子治病分隔两地,包粮源和蒋艳玲还未来得及讨论今后的生活。但他俩心里都已笃定了一个念头:“就是过那种一家四口平平淡淡的生活。”包粮源自言,担心词匀的身体,他会更心疼大儿子一些。
而蒋艳玲希望,两个孩子都能学会感恩。“词匀要感恩弟弟,是弟弟得以让他的生命延续。馥铭也要感恩哥哥,是哥哥让他有机会来到这个世上。”
如今配型成功,医生预计,再经过一次化疗,干细胞移植手术便可进行。但至少20万元的资金缺口仍横在面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