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被催着追赶时间的脚步
眼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每个人的人生都走上了一条快速跑道。这种生活状态不仅出现在工作发展、人际交往的大社会领域,同时也开始细化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生活中,让新一代年轻80后、90后、00后的婚姻大事、学生生活也无可避免地被“加急时代”裹挟着向前推进。于是生活中衍生了这样一个新词汇,称呼一直被催着追赶时间脚步的新族群为“被催族”,又谐音“悲催族”。
家庭“抱团”步入加急时代
今天你的生活“被催”了吗?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眼下,人们对与速度和效率的无限追求,已经让我们的社会进入一种非同寻常的高速运转阶段。这种“焦急的、唯恐落于人后”的生活状态不仅出现在工作发展、人际交往的大社会领域,同时也开始细化到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生活中,让新一代年轻80后、90后、00后感觉越来越喘不过气的是连同他们的婚姻大事、学生生活也无可避免地被“加急时代”裹挟着向前推进,年轻一代开始发出这样的声音:“相较于社会竞争,来自家庭内部的‘着急的压力’更让人抓狂。”于是生活中衍生了这样一个新词汇,称呼一直被催着追赶时间脚步的新族群为“被催族”,又谐音“悲催族”。
“80后”一代“被催婚”“被催娃”
随着“90后”、“00后”的出现和成长,“80后”并不像这个词刚冒头的时候一般被诟病、被担忧,而逐渐变成社会生活中强有力的、能担起重任的中坚力量。比起父辈,80后显然更有主张,也更重视自我空间,他们从学生时代跳入社会生活这个大熔炉,即迎接了高房价高物价时代,于是全力为赚钱拼搏、自力更生成为现阶段的“当务之急”,从而引致的另一家庭矛盾是“该结婚的年纪不结婚”、“该生娃的年纪不生娃”、剩男剩女话题愈演愈烈……这一切,都让50后、60后的爸妈们觉得“不靠谱”,于是百般努力想要消灭这些人生的“不安定因素”,“催”便成了最常用的一个办法,催恋爱、催结婚、崔生娃。于是,“悲催”的80后“被催族”就这样诞生了。
据21CN对3500多名未婚男女的调查显示,76%的人遭遇过催婚,其中被催婚者的年龄在25-27岁的占83.7%,96%以上的人在30岁以前遭遇过催婚。“什么时候带男/女朋友回来?”“你看你的同学都结婚了,你还不着急么?”“我在你这个年纪都生孩子了!”眼下爸妈们最常说的经典催婚语句让80后阿J坦言“很崩溃”。今年27岁的阿J在国外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是一名有学识有能力的新时代单身女性,可是生活上的独立自主和工作上的出色表现并没有让留守在汕头的父母对她放心,“这两年来,我妈维持着2天一个电话的频率关心我的感情状况,催婚令不厌其烦地在我耳边反复播放让我脑袋发胀。”阿J表示生活节奏紧张、竞争剧烈已经让她感觉喘不过气,有时打电话回家想跟父母撒娇寻求下安慰,却还要忍受父母各种念叨和催促,让她感觉“心里有说不出的烦躁”。而近来,让阿J更难以忍受的是“我妈竟然着急到已经跳过催恋、催婚的环节,直接担心我什么时候生孩子了!”阿J称留在汕头工作的部分同学已经结婚生子,“我初中同学领着5岁大的儿子去看我妈,这更刺激了我妈的神经,她每次都拿这个说事。”
采访中记者发现,躲避家长催恋、催婚、催生娃成为眼下大部分80后的尴尬境况。不少80后认为时代在发展,晚婚晚育很正常,爸妈们过于忧虑了。”而老一辈爸妈们却直言:“不管社会发不发展,现实状况是20几岁的时候不结婚,过了30岁就更难找了!”拉锯战不断上演,爸妈们不断催促,子女们则以置若罔闻应对。
“90后”被催着追赶时间的脚步
已然独立的80后尚且被贴上“被催族”的标签,正处于叛逆期的90后更直言“被各种催令搞得焦头烂额”。在14岁学生雯雯的印象中,在家的生活就是伴随妈妈的各种念叨、各种催促——快点起床、快点做作业、快点帮忙晾一下衣服、快点到楼下买点东西、快点去睡觉……“生活永远是急匆匆的,慢不下来。”雯雯戏谑自己也是“悲催族”。“我们都是跟着爸妈的脚步,很少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我觉得我好像永远都不够快,永远都还有一条习题没做、还有一首曲子没练的样子,就是做不完,然后我妈就跟在我后面直嚷嚷。”雯雯坦言妈妈总是担心她落后于别人家的小孩,于是督促她抓紧时间成为了唯一的可控变量。而脱离了在家“备受全程督促的日子”,上了大学的90后大四男生小吴依旧没有逃脱“被催”的命运,“不用上学考试了,家里又开始担忧我的工作、前途了”,于是“催”同样成了小吴爸妈惯用的表达关心的方式,“你论文准备的怎么样了?”“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国企招聘,你去试试看!”“你是不是又在玩游戏,你怎么不把时间和心思放在找工作上。”小吴感觉强大的压力不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不是人流如潮的招聘会,而是父母一声又一声“不着边际的催促”,“当这样的话从父母口中说出来,总能感受到那有点指责我不够努力的潜台词。”小吴描述“这种‘被催’的感觉像是我卯足了自信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一击,却被他们一句疑虑的催促搞得一下子泄了气。”
小吴的大学同学阿锶这样总结他们的“被催命运”:“在社会上,我们追着高速发展的脚步跑,是主动性的;而在家里,我们被催着要追着加急时代的脚步跑,是被动性的,这多少让我们有些儿不情愿。这种不情愿的情绪,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感觉父母不信任我们,所以才要不厌其烦地催促我们,来自家庭内部的压力和矛盾也就随之而来了。”
“00后”一代当心操之过急“被催熟”
而这种过分的担忧,也正从80后、90后向下延伸,“被催生活”的影子甚至已经伸到到新一代00后的身上。“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成为一句魔咒,让“加急”、“追赶”的心态借由新生代父母投射到00后小孩们的家庭生活中。十几个月大的孩子就开始上英文课、3岁就要学会背古诗词、5岁的孩子要上各种课余补习班,在“加急时代”摸爬滚打的年轻父母们大多抱着“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的心态,以爱的名义推动他们早早步入人生的快车道。而这种紧张的“被催生活”带来更深一层的“副作用”是,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发现自己年幼的孩子遭遇“被催熟”的危险。5岁孩子乐乐的妈妈担忧地对记者说,她发现乐乐竟要求自己必须私下跟老师说好话,让她获得小红花奖章,这样她才有可能当选下个学期的小组长。此外,乐乐说话的口气也越来越“小大人”了,“她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对我说,你看喜羊羊跑的比懒羊羊快,跑得慢会被吃掉,所以我要当跑的快的那个。”乐乐妈妈感慨:“尽管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现实的生存法则,但我并不希望孩子这么小就了解这些,他们这个年纪应该学习怎样互帮互助、怎样一起享受快乐。”乐乐妈妈认为是自己过早将孩子送上了“竞争的赛场”,就像去学跳舞,乐乐很渴望上台表演,她知道了不是所有小朋友都能上台,她要比别人跳得好,从这个时候,竞争就已经开始了。乐乐的妈妈感慨:“可悲的是我们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潜藏的竞争,让孩子忘却了学习是因为纯粹的兴趣而不是为了去争名次,我们甚至还催促他们练习、鼓励他们竞争,这无疑让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种急切的、被催促着竞争的、过早接触成人社会潜规则的家庭环境中。”
情感沟通才是家庭幸福的“催化剂”
在什么都讲求速度和效率的“加急时代”,家庭也不可避免地抱团参与其中,而在这种快、快、快的大环境的笼罩下,父母对子女“焦急的、过分担忧的、唯恐自家孩子落后于别人”的情绪显露无疑,从而演绎了各种“悲催家庭生活”。80后王先生坦言:“我们不能过度放大这种‘被催’带来的负面情绪,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父母的头上,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来自家庭内部的压力确实是让‘被催族’承受或多或少的精神负担。”已婚的王先生眼下正承受着双方家长“催生娃”的家庭矛盾。“自己的生活节奏与规划与父母的期望不同步,家庭问题也只有用沟通、理解、妥协来化解。不要只是无伤大雅的耍赖、撒娇都是矛盾的催化剂。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你的担忧,让他们会从自己的立场转换到你的立场上来。”采访中,阿J也对王先生的看法表示赞同,“说不通的时候,只能用情感来融化。”阿J表示如她一类的80后、90后都应该重新调试一下与父母的沟通技巧:“不要硬碰硬地对抗,尝试一下软言软语地交谈,逐渐成长的我们甚至可以尝试用探讨的方式以平等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而至于对00后,阿J笑称:“00后的父母大多都感受过身为‘被催族’的‘悲催’了,他们也应该会反省如何将自己的孩子从‘被催族’中解救出来了。”
本报记者 刘佳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