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公安部的消息是,非法调查公司在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其中又以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重。
自4月20日,公安部统一行动,600多家私家侦探所被查封后,全国掀起了清查侦探公司的高潮,一批私家侦探因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被送审。
在灰色地带游走了20多年的中国私家侦探行业,终于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整顿。
在上海,“私家侦探”朱某被上海嘉定区检察院批准逮捕。2008年8月,朱创办起了“上海华侦侦探社”。为招揽生意,朱某制作了一个网页,罗列了侦探社承接的业务范围,还在网页上留下了手机号、QQ号等联系方式。
根据朱某的交代,起初,他只是按照客户的要求,对被调查者进行跟踪。为拓展业务范围,2009年夏天,朱加入了一个专门提供他人信息的QQ群,因此找到了做私家侦探的门道。
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间,朱某承接客户的秘密调查业务后,通过网友购买了数十次公民个人信息。经公安机关查实,其QQ聊天记录中出现的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资料属实。在仔细核对了QQ聊天记录后,检察官发现,仅10个月内,双方认可并进行费用结算的调查项目就达50余次,涉及的调查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家庭情况、旅宿记录、航班信息等。2009年7月至今,朱某靠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牟利约6万元。
在韩冰所在的浙江,也有多名私家侦探被抓,35岁的慈溪人陈某2008年与人合伙开了慈溪市浒山强龙商务信息调查事务所,加入了几个专门查询个人隐私信息的QQ群。他的调查事务所经营的几乎都是公民隐私,包括:手机定位、查询踪迹、航空记录、开房记录、手机通话记录、户籍资料、车辆情况、银行账户信息等。
陈某交代,他和信息倒卖的上家几乎没有接触,每单生意谈成后,他以约2倍的价钱再卖出去。
陈某落网前平均每个月能做到5单生意,营业额约1.2万元,扣除给上线的费用能赚5000多元。
在陈某的雇主中,相当多的都是为了对婚姻伴侣进行调查。去年下半年,有一名老板要求陈某帮他定位老婆的手机,看老婆在外面有没有男人。陈某查了好几次对方老婆的手机位置,还跟踪了对方老婆的行踪,四五天后就找到了她勾搭其他男人的证据。
雇主当场就付给了陈某1.2万元现金,雇主也因此和老婆离了婚。为争夺女儿的抚养权,他又通过陈某来定位前妻和女儿的位置,又付了陈某3万元。但陈某还没来得及办事,就被警方抓获。
所有的这些消息,韩冰都极其关注,他看到同行们相继落网心生后怕,又觉得大快人心。
他一直就期盼着对侦探行业进行整顿的这一天。
在他看来,侦探业不可告人的神秘面纱必须揭开,“行业内的败类败坏了私家侦探的名声,也阻碍了私家侦探业的发展空间。”
“所以,我期望,整顿能继续,越严厉越好。”
要抓就要抓源头
韩冰的调查公司发展高峰时雇员最多达100多人,曾经的业务包括婚姻调查、追债、打假,最多时有60多名追债师。他招聘的人员多有法律背景,不少还曾在司法单位工作过,这些人的加盟让他如虎添翼,当然侦探业内普遍对在公检法系统供职过的人青睐有加,一是因为这些人有调查的经验技巧,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他们背后拥有的人脉。
中国的侦探业20年来一直渴望合法化,最引人关注的一次“冲关”是在2006年,当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举办了信用管理培训项目“商账追收师”岗位培训,7月考核,随后,《全国统一职业岗位证书》颁发,全国首批108位“商账追收师”出炉。
这些参加培训的“商账追债师”主要就是各地的私家侦探,其中就有韩冰,他当时坦言,参加这个短短几日的培训,压根就没指望能学到什么技能,冲着就是这纸岗位证书,寄望能以此实现私家侦探合法化。
全国的私家侦探们当时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这项培训误读为释放出国家即将对私家侦探解禁的信号,为此欢声雀跃,纷纷浮出水面、高调亮相。不过,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培训引来了如潮的批评声,解禁遥遥无期。而随着在业内涉水越深,韩冰越是感觉到危机。
近年来,追债业务继续扩展,连银行、通信公司都雇佣追债公司追债,但韩冰却将公司的主营业务逐渐调整为只剩打假。韩冰曾经组建了一支8个女“侦探”组成的女子侦探组,她们是从400多名应聘者中挑选的。两名女“侦探”曾经使出美人计钓出了一个涉嫌诈骗的债务人,当债务人在宾馆一脸兴奋等待两位美女赴约时,却等来了警察的手铐。
“婚姻调查、追债,我都不做了,因为难免要动用非法手段,那样没有出路。”韩冰透露,如今他已经逐渐解散了自己的侦探团队,手下目前只剩十多人。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中,韩冰多次提及公安部今年4月20日的联合行动,据他的观察,此次行动对侦探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违规、违法公司与个人收敛许多。“我估计目前所有包括网络上的调查公司最多不过两三千家,合法注册的一百多家。”而随着一批侦探相继受审,更多的私家侦探在考虑出路问题。
韩冰决定在2012年年底注销江南调查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侦探行业不能再继续靠走非法手段获取、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老路子,必须改革。”他准备专职打假,并透露已经受聘于浙江的一些企业,“即便打假,也要依法行事,拿到证据后,由厂家联合公安、工商部门联合执法。”
谈及私家侦探的乱象,韩冰特别指出,目前一些律师私下里也经营着私家侦探的业务,利用律师的职业便利为私家侦探业务提供服务甚至“保驾护航”。2011年,记者因为曝光一起纠纷遭遇对方恶意起诉,被曝光者聘请的律师为了构陷记者,亲自带人去记者位于浙江的老家想趁记者不在家塞钱栽赃,幸被及时识破。后该律师承认,自己还经营着一家调查公司,私家侦探不便调查的个人信息由他以律师身份进行,而律师不便做的事情则由调查公司出面。
韩冰提醒,这一现象必须引起律协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事实上不少侦探公司背后都有律师或者警员背景。他同时提醒人们不要轻易相信私家侦探,很多都是骗人的,“拿了你的钱就消失了”。
对于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倒卖,韩冰认为应该从源头抓起,只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能建立起足够的监督,查补漏洞,就可以解决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仅仅对员工进行教育,靠个人觉悟是绝对不行的。”
理应成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港湾的职能部门,屡屡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发源地确实发人深省。韩冰提醒:“信息管理必须专人负责,内部谁都可以进入信息库,这就是漏洞!”
有中国私家侦探的“祖师爷”之称的韩冰,也深受个人信息泄露之害,各类骚扰电话让其不堪其扰,“一些信息泄露后,被诈骗集团利用,危害更大”。
“侦探业在国外是合法的,赋予一定的侦查权,其实用好了可以作为社会管理的有效补充。”他呼吁国家正式侦探行业的存在,“要明确行业准入门槛,明确私人侦探行为的边界,加强监管。”
对于即将解散自己苦心经营十多年的侦探团队,这位“江南第一探”并无多少伤感。
他对同行们提出忠告:充当信息掮客最终会为自己的行为埋单。
2.谁把我“卖了”?!
首席记者|杨江
对2012年公安部针对侵害个人信息安全专项整顿以来各地侦破的典型案件梳理后发现,政府职能部门、中介、银行、保险、医院、电信、快递、网站……它们,果真都是泄密大户。垃圾短信、广告推销、诈骗电话……谈及个人信息泄露,人人深恶痛绝,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似乎成为一个难以治愈社会肿瘤。
谁把我卖了?!《新民周刊》对2012年公安部针对侵害个人信息安全专项整顿以来各地侦破的典型案件进行了梳理。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中介、银行、保险、医院、电信、快递、网站……它们,果真都是泄密大户。
0.3元就可以收购一个新生宝宝的信息,1元钱就可以收购一张快递单号,3900元就可以买到160万名业主、车主的信息……
源头1:公职部门
对国家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确保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本是他们肩负的一份公共责任,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少数公职人员却将其当成了自己的生财之道。
28岁的河南省周口市商城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警察童某,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将通过公安内部网络查询的公民个人人口信息、车辆信息、宾馆入住信息等,以开设淘宝网店、QQ聊天、飞信聊天等方式,出售给他人,非法获利6万余元。办案人员从其QQ邮箱中提取已发出的涉案邮件中包含公民个人信息12441条。童某因此在今年11月被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1年。
无独有偶,今年8月,上海警方从罗维邓白氏公司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入手,抓获了48名犯罪嫌疑人,查获泄露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近2亿条、企业信息数千万条。更是顺藤摸瓜从为上海市某政府部门服务的外包公司挖出了一名“内鬼”。
担任该公司技术部经理的张某利用开发、维护该部门出生系统数据库的职务便利,每月2次非法登录该数据库,累计下载了约14万条新生儿出生信息,非法获利3万余元。张某交代,其非法获取信息的场所都是在家里利用账号、密码轻易就可以登录数据库,打包下载信息。
另一起最新宣判的案例发生在湖北,现年23岁的广西柳江人梁某今年初注册了QQ号,并建立了搜索买卖考生信息及考试答案的QQ群。不久,梁某花800元从一个网友处购买了2012年全国护士、护师资格考试的考生个人信息,涉及湖北、湖南、河北、广东、内蒙古、四川等31个省市的共51万条考生信息。
梁某最终被判拘役5个月。如果“上家”不在招考部门,梁某如何购得如此精准的信息?
源头2:商业机构
11月8日,曾被2012年央视“3·15晚会”重点曝光的上海罗维邓白氏营销服务有限公司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在上海市闸北法院开庭。起诉书披露,从2010年3月起,罗维邓白氏以“信息数据采购合同”或“商业资讯咨询顾问合同”的形式,购买了包括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家庭住址、银行账户、消费记录、婴幼儿情况等各类涉及公民个人的相关信息,用于该公司为其他公司提供的营销推广等服务。仅在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该公司就以约25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总数超过9000万条的各类个人信息。
庭审中首次披露,向“罗维邓白氏”出卖个人信息的,共有10多家企业。涉案人称,按照含金量的高低,每条个人信息的价格并不相同,简单的电子邮箱每条只值几分钱,而如果是包括了“车牌号、车款、姓名、手机”等字段的高档车车主信息,每条的价值可能就在1元以上。
涉案人还称,除了有相对固定的“老客户”定期向“罗维邓白氏”出卖信息之外,与客户单位交换信息,也是该公司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方法之一。
在个人信息的需求方,保险公司则是最主要的客户群。
源头3:金融机构
8月8日,央行上海分行对江苏银行上海金桥支行违规查询使用个人信用报告的情况予以通报。根据央行上海分行的调查,金桥支行于今年2月至4月,仅凭借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惠普”)提供的查询授权书,在未与客户发生业务关系的情况下,查询了3.2万余人的个人信用报告,并将部分查询结果提供给从事小贷服务业务的宜信惠普。
在泄密大户中,金融机构的监管漏洞最为让人担忧,因为通过这个渠道流出的个人信息最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从而给公民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90后男子朱凯华正是利用招行、工行、农行内部的4名“内鬼”,获得了数千份银行客户个人征信报告,由此盗刷他人信用卡300余万元。
经查,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胡斌从2010年11月起,在互联网上以“战无敌”、“夜光杯”等网名发布可以提供银行信息查询的广告。朱凯华通过网络和其结识后,提供了一份自己整理的“富人名单”。胡斌根据这份名单,通过银行内部网络系统,违规查询这些“富人”银行账户的相关情况,以每条几十元至100多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朱凯华。
中国工商银行武汉分行黄陂支行客户经理曹晓军从2011年2月至6月期间,通过中介向朱凯华出售个人征信报告多达2318份,非法获利23180元。此外,向朱凯华出售个人征信的还有中国农业银行无锡荣龙支行员工董婕和中国工商银行福州分行鼓楼支行客户经理陈荣哲。
朱凯华借此获得了数千条“富人”银行信息。在这些个人征信报告中包含了更为详尽的个人信息,包括客户收入、详细住址、手机号、家庭电话号码,甚至配偶和子女的职业、生日等等。掌握这些信息后,朱凯华及其同伙分别以持卡人生日、电话号码、住址门牌号或者简单的数字组合等来猜取被害人的银行卡密码,猜中概率居然能达到20%。
从2011年2月开始,上海警方接到几十起报警,均是银行卡存款莫名其妙被转走。上海市闸北法院最终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朱凯华有期徒刑13年6个月。
4名银行员工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3个月至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不等。
源头4:快递公司
迅猛发展的中国快递业,近日也深陷客户信息大面积泄漏危机。由于淘宝信用评级制度,众多小卖家为“刷钻”萌发新招:用真实的快递单号炮制逼真的虚假交易。包含着公民个人信息的快递“单号”被大面积泄露,甚至衍生出多个专门交易快递单号信息的网站。记者注册登录一家叫“淘单114”的网站,内有海量“单号”销售。快递单号信息的售价从一条0.4元至1元不等。风波并未阻碍这些网站的生意,记者12月2日登陆时发现,新“单号”仍在刷新。
这些“单号”都来自申通、圆通等多家快递公司。有了“单号”就等于知道了收件人的家庭住址、电话以及购买的物品等,一些不法分子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干一些违法的事情。比如将电脑掉包成石头。
这场风波愈演愈烈,相关快递企业都在第一时间矢口否认公司泄露单号,但实际上,这些信息大多就来自这些公司的快递员,以及淘宝店主。
源头5:中间商
11月,上海奉贤警方经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一起上海市迄今为止查获涉案公民信息量最大、涉案金额最高的“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涉案公民信息达10亿条,金额高达200余万元。
奉贤公安分局今年6月在审讯一起非法经营现货黄金案的犯罪嫌疑人时,嫌疑人主动交代其客户资料是通过网上聊天购买的,而且信息非常详细。警方随即展开调查,通过对涉案的QQ号和银行卡进行查证,发现一涉嫌“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并锁定该犯罪团伙的窝点所在地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
10月中旬,专案组一举捣毁该团伙,打开嫌疑人使用的作案电脑,全国各楼盘的业主信息、车主信息、快递订单等涉及公民个人的信息多达10亿余条。随机打开上海某高档楼盘的业主信息,房产面积、业主姓名、国籍、联系电话等一应俱全。
经审讯,该犯罪团伙主要通过在网上加好友聊天的方式发展客户,进而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获利。
所有你有机会留下个人信息的渠道,哪怕是在餐厅、美容院填写的一张会员卡、在网站填写的注册资料,最终都可能成为搜集、倒卖你个人信息的源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