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人士支招“中国式”交通:理应刚柔兼济
2012年12月08日22: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海内外人士支招“中国式”交通:理应刚柔兼济]
中新网郑州12月8日电(记者 李贵刚)“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跨栏”、“中国式并线”……中国城市交通遭遇的种种考验,使如何寻求“中国式”交通解决之道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8日,在中国中部城市郑州举行的“第二十三次中国科技论坛现代化城市暨国际大都市交通管理高端论坛”上,与会的海内外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为中国城市交通支招,认为“中国式”交通是各种现象、各种矛盾、各种问题、各种困惑的“集结版”,刚柔兼济才是解决王道。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中国建设部部长汪光焘认为,“中国式”交通日益成为制约中国城市发展的瓶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成为主流导向,这就要求交通部门不仅要改变交通设施建设思路,也要改变传统的交通管理理念。
目前在中国,对机动车的管理比较健全,但对非机动车的管理和行人的管理基本上处于“放羊”状态。一方是“开车者看不起步行者,步行者抱怨开车者”;一方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在台湾鼎汉国际工程公司副董事长、台北市交通工程技师公会理事长李俊贤看来,此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严重影响交通秩序。
李俊贤认为,大陆城市交通管理者对违法人员没有足够的惩治力度。“台湾的警官就十分爱好开罚单,道路环境也很好。”
长期从事交通运输教学和研究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李冠峰认为,造成上述原因是目前的法律可执行性太差,违规、违法成本低。提高交通意识就要打破“人治”的怪圈,需要有法律做基础。“把违法与社保、医保、升迁等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可执行性就提高了。”
也有与会专家认为,城市交通管理在“刚”的同时也应“柔”。新加坡某规划企业执行总裁陈萃箐、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吴季松均认为,相比国外的一些红绿灯,中国的红绿灯时间普遍较短,这应引起管理者重视。同样,管理者的“微笑执勤”、“魅力执法”、“爱心宣传”也必不可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