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天津北大港湿地保护区,至少2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遭投毒死亡,11月21日,唐山乐亭再现东方白鹳死亡事件。
稀有动物遭遇荼毒,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1月22日起,新京报联合“让候鸟飞”公益项目发出倡议书,同时组织成立“保护候鸟媒体联盟”,呼吁中国境内候鸟迁徙廊道上的主流都市媒体,共同倡导全社会关注、保护候鸟。
截至11月底,“保护候鸟媒体联盟”的数量已扩展到了55家,联盟多个媒体对当地候鸟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行报道。
在中国,东方白鹳这种濒临灭绝的物种究竟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它们繁衍、栖息的环境,经历着怎样的变迁?近日,新京报记者分赴东北、环渤海、黄河三角洲、鄱阳湖等地,探访东方白鹳的繁殖地、迁徙中停地、越冬地。
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东方白鹳大型调查报道,从北至南,全面展现东方白鹳在繁殖地、栖息地、越冬地的生存现状,以及它们遭遇的危机。
上世纪70年代初,分布在朝鲜、韩国的东方白鹳繁殖种群已经灭绝,而我国东北地区的东方白鹳,光繁殖数量就超过1000只;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吉林地区已难见东方白鹳繁殖,黑龙江全省的繁殖数量亦不足50只。一份调查报告里显示的数据变化,足以呈现东方白鹳的濒危。
繁殖迁徙之旅步步惊心
新京报记者调查得知,在东方白鹳繁殖地的东北,集中于上世纪80年代的垦沼造田、乱砍滥伐,致使东方白鹤的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加之乱捕滥猎,东方白鹳数量锐减。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东方白鹳迁徙的“咽喉要道”渤海湾沿线的关键区域的滨海湿地消失了59%,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湿地消失。
湿地是东方白鹳繁殖、中停的必要环境。但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这是东方白鹳繁殖种群趋于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中停的重要“加油站”,在这里,自然保护区附近建起化工厂,围垦和养殖加剧了湿地的破坏。受迫于全国迁徙路线艰难的现实,一部分东方白鹳甚至丧失迁徙习性,留在了当地。
在越冬地鄱阳湖,层层密布的天网、屡禁不止的盗猎,让长途奔袭至此的东方白鹳步步惊心……
在这条候鸟的迁徙之路上,亦可见到很多努力。黑龙江、吉林等地的科研工作者已对东方白鹳进行人工招引,并初见成效;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决定建设瞭望塔;山东东营保护区内,由于保护得当,东方白鹳在当地繁殖数量上升;而在鄱阳湖,当地政府部门的打击行动一直未曾停止……
呼吁湿地保护立法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候鸟和栖息地,是沿途22个国家共有的自然遗产。
报告说,必须采取许多措施来长久保护这些资源。除非做到本区域高速经济发展与充分的环境保护取得平衡,否则经济成果是短命的,极有价值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毁灭经济成就,代价高昂的生态灾难将会频繁发生。
同时,对现有的东方白鹳资源及其生境要减少人为破坏,尽可能地维持改善现状;在必须对这些地区进行开发时,一定要留出适宜的生境,主要是沼泽湿地、水域面积及筑巢乔木以供东方白鹳生存。充分利用尚未开发的沼泽地,及早地规划出沼泽鸟类自然保护区。
然而,在中国,目前仍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保护湿地的法律,这使得候鸟栖息地保护成为纸上谈兵。
东方白鹳
特征:隶属鸟纲鹳形目鹳科,大型涉禽。体长约1.2米,翼展近2.2米,除飞羽黑色外,余部体羽白色,喙黑色,眼部裸区和脚为红色。
食物:主要以鱼为食。也吃蛙、小型啮齿类、蛇、蜥蜴、软体动物、蜗牛、节肢动物、甲壳类、环节动物、昆虫和昆虫幼虫等。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球数量已约2500只。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习性: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繁殖:繁殖期为4至6月。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到达我国东北繁殖地,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特别是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河流、湖泊、水塘及水渠岸边和沼泽地上。栖息和活动远离居民点,高处筑巢,每窝产卵3至5枚。
迁徙:9月末至10月初开始离开繁殖地往南迁徙,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
在我国繁殖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江平原、兴凯湖,吉林省向海、莫莫格等。
迁徙地:辽宁省沈阳、大连、营口,天津和山东长岛、东营等地。
越冬地:江西鄱阳湖、安徽升金湖等。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易方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