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读书的教室
|
眼下,在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往城市重点学校就读时,武汉有7对父母反其道而行,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让孩子们在一所废弃小学内学习生活,家长自己则当起老师教育孩子,过着类似“世外桃源”的生活。日前,记者前往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的一个山村,见到了这些“特立独行”的家长和孩子们。
撤出城市 奔向农村
7对父母欲为孩子搭建成长“桃花源”
12月5日上午,冬阳淡暖。记者驱车前往位于黄陂北部木兰乡的这个寂静山村。家长和孩子们所在的废弃小学,偏安一隅。记者到时,校园内空无一人。经打听得知,当时家长们正带着孩子在村子里玩。
“今天天气好,正好让孩子们到村里散步晒太阳。”记者出来寻找时,迎头碰到两名母亲,其中的万老师对记者介绍。
万老师家住武昌。今年8月,她跟另外6对父母经过筹划,将各家的孩子带到该村过集体生活,共同学习。7家共有10个孩子,最小的1岁多,最大的9岁。
据了解,7家家长平日是好朋友,孩子们渐渐长大,大家觉得在城市奔波相聚浪费时间,空气污染也重,对食品安全又不放心,于是萌生了搬到农村去住的想法。经过几个月考察,他们找到了这个山村,合伙租下了这所废弃的小学。
不一会,外出的孩子和家长陆续返回。“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生活。”一位妈妈这样解读她心中的“世外桃源”。
不看电视 不玩电脑
手工制作玩具,带着孩子们开荒种地
废弃小学的一栋两层教学楼,一楼被改建成各家的宿舍,每家一个带卫生间的单间,房里摆有高低床和书桌;二楼则是孩子们的学习场所。最有特色之处是,大部分东西都是家长们“DIY”(自己做)的。活动室里摆放的玩具,全是家长们的手工作品。
家长们说,操场上的沙子、砖头、茅草,也是孩子们最心爱的玩具,孩子们常常在这里堆沙堡、建草屋。家长们自建了秋千架,以后还准备造一个树屋,方便孩子们爬树。
“我们所有的玩具都是自然的东西,可以变化无穷,可以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创造的过程。”其中一位家长解释。
宿舍楼的后院,有家长们带着孩子开垦的菜地,白菜豌豆长得郁郁葱葱。这里没有电脑、电视,连洗衣服都主要在小河边手工完成。“过简单的生活,只吃素食,穿最普通的衣服,一个月有300元钱就够了。”一位妈妈说。
家长授课 闲时劳作
诵读经典成为每天最重要的一堂课
家长给孩子们安排的生活很规律。早晨7点半起床,吃过家长们轮流做的早饭后,孩子们齐坐在蒲团上,由家长引领着诵读四书五经等经典。
读完经书,大些的孩子会有数学、书法等课程,全由家长授课。3岁以下的孩子的主要任务则是玩。每周五,孩子都要去周边小山“探险”,摘野花找石头。周六则有一节英语课,跟老师一起朗读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家长说,孩子们没有考试,但也有任务,就是跟家长一起刷墙布置教室、填埋垃圾、种菜浇水等,大点的孩子要自己手洗简单的衣物。
妈妈带娃 爸爸养家
7对父母中有老板和“海归”
这些家长为什么选择自己教孩子呢?一位家长称,几年前,她三岁的女儿上了一家还算不错的幼儿园。第一周,女儿因分离焦虑而哭闹。结果,老师恐吓她:“再哭就把你丢到垃圾桶里去!”她立刻把孩子接回了家,从那以后女儿再没进过校园半步。
该家长还介绍,其女儿现在非常喜欢读书,国学经典背了不少,对人彬彬有礼,自理能力很强,性格比较独立,遇事有自己的见解,比同龄孩子更懂事。
针对记者的种种担心,该名家长回答说,孩子没有学历不等于没有能力,她相信孩子们在这种模式的教育下,将来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找到合适的位置。
据了解,在此陪伴孩子的多为母亲,父亲则在城市赚钱养家。这些家庭有的是私营业主,有的是教师出身,也有个别家长是“海归”。(应家长强烈要求,隐去了采访对象真实姓名及学校具体地址)据《楚天金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