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人群中:问民生
渔民村的人们走向窗边,向广场张望,很多人正往广场挤,还有人边挤边说:“我也没见过习总书记”
12月8日,习近平来到深圳渔民村,参观了村中的“标志性建筑”300米的长廊,20幅青铜浮雕记录了渔民村从“水草寮棚”、“海上飘零”到“翻身解放”、“春到渔村”的曲折历史。其中一幅铜质的浮雕上,邓小平站在村民中间,那是1984年的1月25日,邓小平视察渔民村。
正是得益于改革开放,与香港一江之隔的渔民村占得先机,成为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
渔民村1号楼正对着村里的文化广场。租住在这里的房客,感觉习近平一行“突然”就出现在广场上。上午9点多,大家先听到广场上一片喧闹声:“轰的一下,越来越沸腾。”
人们走向窗边,向广场张望,很多人正往广场挤,还有人边挤边说:“我也没见过习总书记”。
“确实是那个样子,新闻联播里看到的样子。”村民回忆。
他们看到被人群簇拥着的习近平出现在广场上,一直面带笑容,谁伸出手来,他都一一握了过去。他还亲昵地抱起了身边的一个小孩。
此时的村民刘慧玲和她的同伴,正在广场上越聚越多的人群之中。
她们是渔民村的老村民,几天前,就得知有“重要人物到访”的消息。
刘慧玲说,渔民村的村民对这些活动并不陌生,常常有重要人士造访此地。20年前,她也目睹了邓小平的到来。
9点20分,她费力地挤到了人群的最里边一层,向习近平伸出了手。
“一下就握了,他的手真厚实。”她回忆说。
随后,她一下慌乱了,只会粤语的她努力想着普通话的“谢谢”怎么说,脱口而出的竟然是一连串的“你好”。
相比起来,渔民村老村长邓志标的应对要从容许多。渔民村的董事长吴慧权向习近平介绍了他:“这是我们的老村长,当年邓小平同志来渔民村时,就是他陪同的。”
邓志标说,习近平问他,“照片里的人是不是你?”
邓志标说,“是我,感激共产党”。
习近平告诉他,感激改革开放。邓志标接了一句,“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渔民村的今天”。
陈开枝还了解到,此次习近平在深圳视察,没有安排任何宴请,没有入住深圳迎宾馆的1号楼,而是选择了另一家酒店,入住了一间普通套房,吃饭也选择了自助餐。
因为是普通村民,邓国华的家最终替代“村官”邓志标的家,成为习近平做客的地方。
邓国华是80后,父亲也是渔民村最早的一代村民。大学一毕业,邓国华就进入渔民村的企业工作至今。
“就觉得挺平常的,村里也没怎么特别交代。”邓国华回忆说,他按照招呼客人的礼数,准备了小菜和水果。
“客人”踏进门的一瞬间,他才认出:“原来是习总书记。”
邓国华这才想起来,两个孩子还坐在地板上玩耍,家中也没有特意收拾。
落座后,习近平和邓国华的父亲攀谈,询问现在的生活,是否和过去比有些改善。随即又问起邓国华的职业和工作状况。
在邓国华的眼中,眼前的总书记,看起来比电视上要年轻,就像亲人一样拉家常。
邓国华注意到,离开时,习近平站起身来,逐一和家人们握手,说再见。
离开渔民村时,习近平特意打开车窗,和站在路边的民众挥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