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快报
现代快报记者 李雨泽 摄
尽管75年过去了,回忆起日军炸弹在头顶炸响的情景,蓝聚宽很久没有说话。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当天的南京笆斗山上空,日本飞机盘旋着扔下炸弹。当时,18岁的蓝聚宽正在山上给抗战部队挖战壕。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见到了93岁的蓝老,他回忆了当时自己所经历的这场战争。
到城外帮忙挖战壕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失利后,南京保卫战打响了。战争中,很多乡亲跟着抗战将士去挖战壕。当时蓝聚宽住在一个叫西沟渡夏家村的地方,在现在栖霞区内,跟他一起去的有5个人:夏富贵、蒋道延、李广岩、李广海、施政法。他们被带到笆斗山,它是离燕子矶不远的一个山包。在两个山头中间的山沟里,蓝聚宽他们在抗战部队的指挥下,每天只有一个工作:挖战壕。
这样挖了几天战壕,到12月13日上午,天空出现了几架飞机,一直在头顶盘旋。据他们观察,那是日军的飞机,估计是来侦察情况的。飞机飞走后,当天中午又来了3架飞机,对着两边山头的两个碉堡,投下炸弹,李广海和施政法不幸遇难,同被炸死的,还有很多抗战官兵,夏富贵的腿也被炸伤了。
回忆到这里,蓝老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乘船逃难,死人堆里捡回一条命
当天晚上,抗战部队开来一艘救援船,生还的官兵和乡亲们搀扶着,从一个山口走到长江边上。上船的时候,人多拥挤,蓝聚宽被挤得上不了船,夏富贵和蒋道延已经上去了,他们就拿了一根撑船的竹竿,让蓝聚宽抓着爬上去。“不是那根竹竿我就死掉了。”蓝老说。
救援船开到一个叫“划子口”的地方停下来,下船时一片混乱,官兵们忙着照顾死伤的战友,蓝聚宽和夏富贵、蒋道延3个人则一路往东走。走到江边,看到一条小船,3个人对着船呼喊,让船夫把他们送到离家不远的河边。
到家已经是第二天,在村子外头,蓝聚宽他们发现通往村里的路都被切断了,整个村子被水流包围起来了,蓝聚宽回家是父亲撑船来接的。路是村民自己挖断的,这样日军就没办法进村了,蓝老说。
日军屠杀的尸体,很多被扔到河里,顺流而下。一些尸体流到了夏家村,尸体腐烂发生瘟疫,河水被污染,村民们饮用河里的水,皮肤都被感染了,到现在蓝老的腿上还残留着那时留下的疤痕,整条腿都是,所幸没有致命。
回忆起往事,蓝老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流着眼泪很久说不出话来。
专家研究
老百姓挖的战壕
保卫南京时起了作用
对于蓝聚宽老人所回忆的这段挖战壕的历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宅巍教授介绍,抗战结束后,在日本士兵写的书中,曾提到当时中国军队挖的战壕,称它们“像蜘蛛网一样”。这些战壕有铁丝网、防坦克壕等形式,在战争当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蓝聚宽他们挖的笆斗山战壕,在栖霞山一带。当时南京城主要有两道防线,一道在外围阵地,主要是汤山、大胜关、龙潭一带。另一道是复廓阵地,保卫内城,主要是雨花台、紫金山、光华门一带。在南京保卫战当中,雨花台、光华门、紫金山三个地区,是战斗最激烈的区域。
现代快报见习记者 张玉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