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李一能 王翔 报道
浦东听潮地区河边新建了一块绿地,是附近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居民们发现隔三差五有人在绿地的空地焚烧祭祀用品,甚至在绿化带里埋骨灰盒。冬至临近,又到“祭扫高峰”,居民们致电本报114热线,希望有关部门取缔这一“墓地”。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该“墓地”形成原因很复杂,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查,将尽快制定出一个解决方案。
公共绿地变为“公墓”
“挺好的一个绿地,现在竟然变成墓地了,很多人把亲人的骨灰埋在绿化带里,还有人经常前来祭扫。”昨天,赵女士致电本报,称她家门前的公共绿地被人用来落葬骨灰盒,还时常有人焚烧祭品,俨然成了一块墓地。下午,记者来到浦东听潮地区的这块绿地,附近小区居民告诉记者,以前零星有人在绿地里偷偷落葬,从去年开始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现在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人在绿地里祭扫焚烧祭品。
这块绿地毗邻一条小河,风景非常不错,在绿地的中央有一块圆形空地,还残留着焚烧祭品留下的灰烬,居民告诉记者,这是昨天上午新近焚烧的。在绿地的绿化带中,居民指着一颗万年青告诉记者,这就是“墓碑”,下面埋着骨灰盒。 “他们不敢在这里竖墓碑,所以用万年青代替,绿地里只要有万年青的地方就是落葬处,差不多有近十处。 ”
江女士告诉记者,按照当地习俗,祭扫先要烧一张床,然后再是箱子和衣物等祭祀用品,焚烧的时候黑烟滚滚,几条街外都能闻到刺鼻的气味,附近居民怨声载道。而且绿化带里埋了骨灰盒这件事让很多居民非常介怀,原本绿地经常有人休闲锻炼,现在则人丁稀疏,大家一想到这里几乎变成墓地就很不舒服,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受此影响,她家临近绿地的房子挂在中介三个月都卖不出去。
“绿地公墓”成因复杂
公共绿地为何会变成“公墓”?赵女士告诉记者,据她所知,是现在墓穴价格居高不下,一些人买不起墓地或者不愿出高价购买,又有人觉得这块绿地“风水”不错,就偷偷在这里落葬,接着就有人效仿,逐渐形成规模。
记者向现场的镇政府工作人员求证。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在接到居民反映后也对该公共绿地的落葬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的复杂。工作人员表示,该绿地原先是农村荒地,原本就有零星的墓地存在。附近还有一块绿地曾是西门村的公墓,该墓地后来因为房产开发改成了绿地,一些村民出于习俗就将赵女士家附近的绿地视作替代,开始有人在这里祭拜先人,后来则偷偷埋骨灰盒,并种树作为记号,有人则是在曾经老墓大概的方位埋骨灰盒,让故去的亲人可以安葬在一起。
“有人因为买不起墓地在这里安葬亲人,不过这种情况不多,大多是出于传统习俗。农村居民都是在自家附近的零星墓地落葬,这风俗一时也难以改变。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墓地价格居高不下也是绿地变“墓地”的原因之一,但根本原因还是城市扩张,原先的农村转眼变成城市,而许多风俗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这里出现的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观念差异所导致的矛盾,考虑到民俗和附近居民的感受,既不能不管,也不能粗暴干预,只能从中斡旋,争取让双方观点达成一致。
将劝阻居民焚烧祭品
“一次焚烧过后,灰烬起码装一车兜,有时几车都装不完。 ”在现场清扫的老师傅告诉记者,清明、冬至前后是焚烧祭祀物品的高峰期。木床、被单、衣服、花圈是焚烧的必备物品,甚至有人拿着同样大小的“纸汽车”来焚烧,每次祭拜过后,绿地上总会留下一大堆黑色灰烬,不仅气味刺鼻难闻,而且难以清理,甚至连公共绿地内的植被树木都受到影响,长势缓慢。
记者从绿化、辖区管理部门获悉,对于公共绿地埋骨灰盒、烧祭祀品的情况,有关部门已经与居民取得了联系,并派出专门人员实地进行调查、取证。目前,调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相关材料报告已经上交,预计区绿化、民政部门将在了解情况后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扰民难题。
据负责人介绍,具体工作将分成两部分进行,对于民怨较大的焚烧祭祀品情况,有关部门将从改变公共绿地格局入手,从加装健身器材,到种植低矮灌木植物,从格局上进一步 “压缩”焚烧祭祀品的空间。另外,有关部门也会从宣传入手,争取改变居民的祭祀习惯,从而彻底杜绝公共绿地焚烧祭祀品这一扰民情况。
对于在绿化带埋骨灰盒的情况,经过调查摸底,有关部门已确定了几户“墓主”情况,沟通工作正在进行中。面对冬至祭扫高峰,街道、居委等部门已组织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将对到公共绿地祭扫的人员进行劝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