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对人性的深度开发。人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动物,不可能不将自己这一特性市场化,而“末日经济”正是这一规律的体现。
假如2012年12月21日就是世界末日据说这是著名的玛雅预言你将怎么办?
很显然,你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弄清楚玛雅预言是怎么回事。好莱坞大片《2012》一定要看两遍,一遍是普通版的,一遍是3D版的。想认真研究,书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世界末日》、《重建文明》、《世界末日的阴谋》、《推背书》、《末世异境》等有上百种之多。如果你还想现场调研,旅游线路也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是去和玛雅人后裔一起解密2012,二是到据传是世界末日中唯一幸存的小村法国村庄布嘉拉。不过,这两个地方的机票早已被订空。
你相信玛雅预言吗?如果相信,你想的一定是:准备逃生,赶快享受。前者,包括物质准备和能力准备。在物质准备上,中国商家为你准备了蜡烛、救生锤、多功能钥匙扣、急救包、防护面罩、救生衣、创可贴、应急荧光棒等等,墨西哥商家则推出了包括巧克力、特殊刀具、日记本、瓶装水的2012世界末日套餐,当然,还有浙江义乌商人杨宗福、河北省香河县农民刘起元制造“诺亚方舟”。在能力准备上,据说不少人几年前就开始尝试使用原始武器以打猎维生,有知情者称,这些人看起来已不太像地球人。至于赶快享受,据传来的消息,最近旅游市场有反季节火爆的现象,冬虫夏草燕窝春药卖火了,但安全套滞销。
你不相信玛雅预言?也好,末日娱乐别有天地。一些普通的T恤、牛仔裤印上“末日”、“玛雅”字样后,销量陡增;冰纯嘉士伯在昆明广场竖起的开心制造机,一时人满为患;重庆武隆仙女山景区为大草原上的“守望石”开了光,说是可以“破末日”,许多人赶去沾仙气。据说,票面价格十亿欧元的诺亚方舟船票已经开卖,中国人祝英台已经预订,你问梁山泊,我查一下,好象目前还没抢到船票。
如果世界末日真的到来,21日以后的事情我也不清楚了,假如世界末日没有到来,有一点我是清楚的,商家们都赚钱了。
人的生理需求有限,心理需求无限,满足人心理的不同需求,既体现着市场开发的深度,也体现着市场开发的广度
衣食住行是人的生理需求。短缺经济时代,谁掌握了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的资源,谁就是爷。中国历史上的豪商巨贾,没有不是在“刚需”上做足生意的。
春秋的陶朱公范蠡,“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一看就知道做的短缺商品;战国的吕不韦“贩贱卖贵”,标的物不外日常生活用品;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虽说搞的是外贸,倒腾的也是丝绸陶瓷;明代兴起的晋商,无一不是从盐起家;清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更是与官员勾结,靠包办军需物资致富。就是在改革之后,中国好长时间也是好多东西有钱买不到。
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不知怎么就过来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老百姓再没有花钱买不到的东西。当然,几家欢喜几家愁,厂家卖不出去的东西多了,只能关门歇业。而此时,品牌的力量显示出来了,“玩虚的”第三产业成了最大的一块。
良田万顷,一日不过三餐;家有广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人的生理需求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人的心理需求又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同样功能的商品,价格相差十倍百倍,所以然者何?品牌不同而已。我不相信,一件动辄上十万元的貂皮大衣真的那么保暖,一辆动辄数百万的轿车就那么安全,你用莱卡相机拍的照片就比别人好,但我相信人家正是以设计的经典和制作的精细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生理的需求倒在其次。
法国作家莫泊桑在它的小说里曾说:“公众是由许多人构成的,这些人群朝我们叫道:安慰安慰我吧,娱乐娱乐我吧,使我忧愁忧愁吧,感动感动我吧,让我做做梦吧,让我欢笑吧,让我恐惧吧,让我流泪吧,使我思想吧。”这些人就是我们今天的文化消费者,正是这些人随时变化的永不枯竭的心理需求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果不信,你看看好莱坞这个超过汽车产业的赚钱机器,看看成龙、张艺谋、冯小刚、赵本山的小日子,就知道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有多大。
市场需求也需要创造。市场不倡导“夫妻恩爱苦也甜”,市场需要“宁在宝马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消费者
从人类历史上看,市场的产生具有某种自发的特征,但这并不是说市场就不能创造。恰恰相反,需求总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被不断创造出来。
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人们对书籍报刊的需求被创造出来;蒸气机的发明,人们外出的需求被创造出来;汽车的发明,家庭轿车的需求又被创造出来;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换代需求又被创造出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这个生产力,本质上还是需求拉动的。
“你挑水来我浇园”、“夫妻恩爱苦也甜”,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时代的写照,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可以深藏于我们心中,但却不适应这个时代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人生产的东西都不是为着自己所用,每一个人购买的东西也都是别人所生产,交换产生市场,而交换的前提是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我看来,城镇化才是根本。城镇化可以创造对工业化、信息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需求,而持续的需求又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细心人可能都注意到了,就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除了投资拉动之外,还出台了家电产品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甚至在房地产价格已经虚高的条件下,国家出台的“严控”政策也只是“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可见政府对需求的呵护。
和“节日经济”一样,“末日经济”也是商家创造出来的市场需求。只要人类的忧患意识一样强烈,“末日经济”就一定会繁盛
人类是一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动物,科学家研究表明,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让人类得到了高度进化,进而才产生现代文明。中国古代“忧天”的“杞人”,想必也和玛雅人一样,只是他的预测没能记录下来。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世界末日或许有些遥远,但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末日的感觉会始终存在。海啸、地震、火山喷发等等自然灾害,至今还不能准确预测,更不用说小行星撞击地球。两个月前,意大利中部城市拉奎拉一所法院判处 6 名科学家和 1 名政府官员 6 年徒刑,罪名是他们未能预测到导致 300 多人遇难的 2009 年大地震。但是判刑也不管用,人类的灾难仍然可以随时到来。
自然灾害也能拉动GDP,但这种GDP没有哪个国家会追求它。“末日经济”不一样,只要这个世界的真正末日没有到来,“末日经济”就可以转化成“知识经济”、“逃生经济”、“娱乐经济”、“旅游经济”等,并能引发地球人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幸福感的产生。
以好莱坞电影《2012》为例,2009年11月在中国上演后,连续4周成为票房冠军,并最终在全球收获7.4亿美元的票房。上个月底,3D版《2012》在中国一经推出,两周就豪夺1.3亿人民币票房。至于其它行业被“末日经济”惠及的程度,虽然没有数据,但人们心知肚明。
在2012世界末日还没有到来之际,2014是下一个世界末日又向我们走近。9月2日,美国天文学家称,一颗小行星正朝地球的方向飞来,很可能在2014年3月21日与地球相撞。虽然美国科学家随后排除了这个可能性,不过NASA科学家认为,这个小行星还可能于下个世纪与地球相撞,概率为1∶220万。
不管末日离我们是否遥远,只要人类的忧患意识一样强烈,“末日经济”就一定会繁盛。
习风新浪微博:@习风吹
邮箱:782704869@qq.com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