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社科院在“第三、第四季度成果媒体发布会”上,发布了《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3)》。“上海蓝皮书·法治”篇里对沪上领导干部宪法意识状况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中,近80%的领导干部对财产公示持积极的态度。
本报记者 范彦萍
近8成受访者觉得宪法与工作关系密切
调查显示,23.48%受访者认为对宪法一般了解,58.01%受访者认为对宪法比较熟悉,17.76%受访者认为对宪法非常熟悉,只有0.387%受访者认为对宪法不太熟悉,0.37%受访者认为对宪法很不熟悉。
由此可见,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上海市领导干部群体对宪法熟悉程度较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
在宪法与自身工作的关联度方面,20.32%受访者认为宪法与自己工作关系一般,45.14%受访者认为存在比较密切联系,30.92%认为存在十分密切联系,只有3.62%受访者认为联系不太密切。由此可见,上海市领导干部对宪法的作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普遍意识到了宪法对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性。
干部财产收入公示是一个当下社会关注的话题,那么领导干部群体自身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呢?调查显示,16.96%受访者对“任职前向社会公示财产收入”持中立态度,34.05%受访者基本赞同,43.29%受访者完全赞同,4.81%受访者有点反对,0.89%强烈反对。由此可见,将近80%的领导干部对财产公示持积极的态度。
沪干部宪法意识如何?法律界总体评价良好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上海居民对三类机关领导干部宪法意识给予正面和中性评价,负面评价比例低。以正面评价数据为例,上海居民对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宪法意识综合评价”、“权力自我约束评价”和“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正面评价比例分别是57.08%、47.19%和51.03%;对司法机关领导干部正面评价比例分别为62.32%、53.09%和52.7%;对其他机关领导干部正面评价比例分别为50.74%、43.61%和43.23%。数据显示,上海居民对三类机关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总体评价良好。
另据调查,法律专业人士对上海市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总体评价良好。法律专业人士对三类机关评价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对司法机关评价最高,行政机关次之,对其他机关评价最低。
具体而言,专业人士对上海市领导干部在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和保障律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执业权利方面评价最高。其次,法律专业人士对于上海市领导干部在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遵守法定程序、重视宣传宪法、注重学习宪法、在公务员招考中坚持“三公”原则等方面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对任职前向社会公示财产收入的态度、保障公民健康权、工作失职后依法承担责任、“三公消费”的规范、抵制人情请托的评价最低。
》相关新闻
法律服务免费进商务楼宇
该报告还对2012年上海地方法治建设的主要领域进行了全景式的回顾,关注上海地方法治建设的新举措。其中多处提及法律工作与社区的衔接融合,案例显示,各区县通过法官进社区、推出卡通形象、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手段,探索普法新举措。
在《上海法治发展报告(2013)》中,相关研究显示,法律工作与社区衔接愈发紧密,不仅检察机关派驻社区检察室,全面覆盖社区基层,各区县也对法律宣传模式做出了积极探索。包括杨浦区社区法官,最初由退休法官在社区做人民调解工作,后来发展至在职法官下基层,做诉前释法、调解工作;嘉定区法制卡通形象,向社会征集蕴含法制内涵、体现嘉定特色的法制卡通形象——“嘉定法宝”,用来引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创卡通形象推动法治城区创建工作的先河等。
针对静安区“楼宇经济”的特点,静安区司法局开展的“驿法空间”项目,通过政府购买项目,将法宣工作主题由政府转向社会组织。静安区两新组织促进中心(又名“白领驿家”)通过竞标成为“驿法空间”项目承接单位,通过邀请律师团队、免费借阅法律图书、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学习制度、招募志愿者律师等方式,建立政府、白领群体、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法制宣传新模式。
研究认为,在立足区内200多座商务楼宇的前提下,“白领驿家”不仅针对4万多注册白领会员,还将法宣效应辐射全市白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无疆界”的特性。“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将对今后在各领域、针对各类不同对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