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砚洪
让写字间变温暖,把大厦当成家。这也许是写字楼里白领们的共同愿望。位于朝阳区望京核心地段的五星级写字楼叶青大厦,驻厦企业130余家,员工近4000名。2006年,叶青大厦成立本市非公企业第一家楼宇党委,并公开承诺“有事找党委”,切实为员工办实事,这句承诺也成了员工们的流行语,因这句承诺,党委显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员工说,“叶青给我的感觉像个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多年来我们一直努力做到服务企业、服务员工,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获得认同,增强凝聚力。”叶青大厦党委书记秦剑锋这样对记者说。
对于这样的说法,也许员工的感受更真切。让我们听听驻厦企业员工的心里话。
孩子要上学 党委找学校
讲述人:王慧超(鑫安龙泽国际贸易公司员工)
我是2006年进的叶青,在鑫安龙泽公司,进大厦后赶上党委成立,感觉很新鲜,民营企业也有党组织?年轻人吗,应该有政治理想和追求,当时就写了入党申请书。在组织的培养下,2010年成为预备党员,去年转正。自己也从一名普通员工做到了副总。在大厦上班的这些年,无论大事小事,找到党委,从不见推托和敷衍。今年,我的小孩上小学,因为是外地户口,想在望京地区找个学校,可犯了难。找到党委书记秦剑锋,老秦二话没说,根据相关政策,与有关部门多次沟通,终于,开学时,我家孩子上了望京最好的学校花家地小学,就在家门口,离我公司也不远。
十八大报告读了好几遍,对于报告最后一章“服务型党组织”的提法,结合发生在我身上的实事,真的感觉是说到我心坎里了。
关系转进来 终于回家了
讲述人:王进宏(北京恒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员工)
我是1991年读大二时入的党,毕业后进入一家央企做财务工作。2001年离开原单位,先后换了多家公司,有外企、有民企。2003年进叶青大厦,但那时叶青还没成立党组织,我的组织关系一直在原单位。组织生活过不了,党费无处交,人和组织脱离了,像个没娘的孩子,感觉很别扭。大厦党委成立后,我跟党委提出能否把我组织关系找回来。秦剑锋立刻到我原单位查档案、续交党费,很快就把关系转到了叶青,感觉自己终于回家了。关系转来后的第一次组织生活,我很激动,说了句“每天进步一点点”,赢得一片掌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明确的这个奋斗目标,是党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人民的承诺,我觉得很振奋,同时也坚信,有这样脚踏实地的党领导,这个目标肯定能实现。自己更要“每天进步一点点”,迎接这个目标的实现。
党委帮买房 省了一半钱
讲述人:侯玉勇(北京丰利兴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员工)
我是个80后党员,2003年大学毕业来北京就进了叶青大厦的丰利兴公司。叶青给我的感觉像个家,不仅仅是个上班的地方。党委经常组织一些演讲比赛、篮球比赛、嘉年华、论坛等适合我们年轻人的活动,有很强的集体归属感。这也是我从参加工作就一直在这里没动窝的原因。而更直接的原因是,大厦党委办实事。
2010年,我买了房。这可是许多在北京打拼的外地年轻人的梦。但要不是大厦党委,这个梦还不知道做到什么时候。当时,有家驻厦房地产企业,在通州东边开发了一个楼盘,党委考虑到楼内年轻人多,购房愿望强,但面对高房价又很无奈。就找到这个企业,反复“游说”,晓之以“利”、动之以情,终于以半价拿下,每平方米只有5000多元,大厦里像我这样的200多个年轻人都买到了便宜房。我的房子92平方米,稍微借了点钱,全款买下。小区环境很棒,八方达有班车,走京平高速,40分钟就到家。
叶青大厦党委,让我读懂了什么叫“服务型党组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