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杨冬 报道
自打房地产“触网”后,海量的房源信息给广大购房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与此同时,一些虚假的房源信息也给不少购房者带来了困扰,甚至造成经济损失。上海链家地产昨天在沪发布 《上海消费者真实房源感知调研》,文中便直指二手房行业 “诟病“:当今上海网络中虚假房源的总量至少超过20万套。
网络虚假房源超20万套
上海链家总经理宋春晖指出,上海的消费者对中介接纳程度非常高,在房屋进行买卖或者租赁时,高达83.45%的消费者会选择通过中介来完成。但是,与二手房市场伴生的经纪行业,固有的”诟病“却越发严重,其中便包括虚假房源的问题。
据上海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推算,上海存量房保有量在750万至830万套之间。如果按照上海这种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进行估算,排除宏观调控造成的波动影响,换手率在1.7%—2.0%比较正常,即,上海在售的房源总量最多在12.75万套至16.6万套。然而,当前上海各主流网络平台的房源总量,即便剔除重复,房源量也多达40万-60万套。由此推算,当今上海网络中虚假房源的总量至少超过20万套,在23.4万至47.25万套之间。
记者同时也从本市房地产经纪行业协会有关人士处获悉,至于上海网络上的虚假房源总量究竟有多少,“20万套”的估算究竟是偏保守还是偏激进,目前尚难以得出最为准确的统计,这不仅与统计的口径有关,还与二手房交易不断实时地在滚动、变更有关。
根据一份采样、调查对象超过千人以上的《上海消费者真实房源感知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上海虚假房源过多已经成为消费者对于中介评价偏低的最直接因素,消费者在买房或者租房时,最为困扰的问题是“虚假房源太多”的比例高达60.58%,远高于经纪人专业度不足、服务效率不佳、门店过少、买卖资金风险等其他因素比例。
网络报价低于市场行情5%
房源的虚假,催生出房产中介形形色色的“托词”——网络上看中一套性价比很高的二手房源,电话打过去,中介却告知“真不巧,这套房子刚刚被卖(租)出去”,随后,中介人员便会在电话中向购 (租)房者推荐另一套房源,一般而言,这套房源往往不是购(租)房者所心仪的,中介的这一伎俩被业内称之为“钓鱼”。
中原地产陆家嘴国际华城分行经理李皓天指出,众所周知,市场上的二手房报价,包括网络及其它渠道了解到的报价,普遍低于市场行情价,幅度在5%左右。
中原地产洋泾片区区域总监王育林表示,消费者可以从三个方面辨别房源真假:首先,通过房源价格,相同楼盘相同楼层相同面积的同类房源,消费者在网上看到的价格却不一样,在选择时,一定要选价格高的;其次,看图片。经纪人会将房源图片上传到搜房平台上,同一套房源,有一些经纪人会以实景图展示出来,而有一些经纪人会用一些非常漂亮的图片展示出来,例如一些效果图或一些非常华丽的图片,看图片很有吸引力,但实际看房时会发现并非是房子实际的情况;选择大中介、品牌中介,尽量杜绝去找一些不规范的小公司。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