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斌:城镇化期待一系列政策组合
原标题 [张占斌:城镇化期待一系列政策组合]
无论是十八大报告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城镇化列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李克强副总理更是多次谈到城镇化对拉动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性。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占斌认为,城镇化是拉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不但可以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还会产生庞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同时,城镇化需要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
《经济参考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这意味着,我国政府把城镇化看作今后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所在,您认为城镇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占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理解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过去我国反复强调扩大内需,但效果仍然并不明显,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滞后。因为城镇化带动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同时还产生庞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
第二,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前提。通过推进城镇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增加,这将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市场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三,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依托。城市的根本特点是集中,是市场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等,具有多种功能。城镇化产生集聚效益、规模效益和分工协作效益,极大地推动工业化进程。同时,城镇化不仅能够推动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消费型服务业和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第四,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城镇化带来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推动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升级。城镇化带来巨大的城镇投资,促进产业聚集,带动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带来人力资本和信息知识聚集,促进市场竞争、技术创新和改善管理,有利于提高资源集约利用,降低工业化排放,实现低碳、低能耗发展。
第五,城镇化是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途径。城镇化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工资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城市服务产业也是培育中产阶级或者中等收入人群最重要的产业载体。
《经济参考报》:现有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哪些不足?如何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实现真正有质量的城镇化?
张占斌:提高城镇化的质量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好的健康的城镇化。我国过去30多年特别是近10年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基本上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局部也的确存在几种值得反思的属于病态城镇化倾向的不良现象,如半城镇化、隐性城镇化、被城镇化、准城镇化、“贵族化”城镇化和“大跃进”城镇化等现象。城镇化需要一系列公共政策的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今后一段时期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把深化体制改革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第一,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以去利益化、城乡一体化、迁徙自由化为目标和方向,在中央的统一规划下,逐步剥离户口所附着的福利功能,恢复户籍制度的本真功能,同时改革嵌入户籍制度之中的其他二元制度,整体推进。
要改革公共财政体制,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必要的财政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确保地方财政有稳定可靠的税源;要进一步调整城镇财政支出结构;户口登记与财政待遇相结合,以财政管理促进户口管理。
第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了防范和治理城镇化过程中的耕地占用、农民利益受损、土地资源粗放利用等问题,必须按照保护、综合整治、提高利用效率等要求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一是要改革征地制度。切实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要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科学制定城市和城镇发展规模;要改革土地产权法律制度;要建立耕地保护基金管理机制;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二是要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进行产权调整、协调各方主体利益,以及进行配套制度改革。三是要加强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注重城镇内涵发展,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重视土地环境的整治与保护。
第三,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要以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民工保障性住房为重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一要坚持市场供应为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建立覆盖不同收入群体的城镇住房多元化供应体系。二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对城镇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供给。三要将住房保障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稳定的住房保障资金渠道。四要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要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第四,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要通过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能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推进建立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央和地方城市政府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支出;二是要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中央财政在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中的比重;三是要加快地方税收体系建设,培育稳定的地方收入来源,加快开征房产税,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四是要合理确定土地出让收入在不同主体间的分配比例,将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纳入公共财政进行管理,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效率,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深化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要根据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性质的不同,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供给模式。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金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
第五,加快市镇体制改革。通过加快市镇体制改革,适当增加新的城市,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快形成设置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金辉)
作者:金辉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